两面金黄 作品

104.五二回下 秉良善王媪享清平(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黛玉从南边家里带来的王嬷嬷颇有人缘。

自她来了贾府,因为人和气,也不似别的老妈妈惯爱倚老卖老、颐指气使的,所以众人都十分敬重她。

且她因早年间命途多舛、颠沛流离,又随着逃疫的流民一路走过不少村庄、城镇,虽然艰苦,却也颇积攒了些见识。

她脑子活泛、口齿也清晰,随口就能讲上一段故事,所以年轻丫头们都格外亲近她,愿意与她说话儿。

这只是其一。

深层次的缘故却是因为本质上王嬷嬷与荣国府的下人不存在资源相争的问题。

几年前黛玉方进荣国府的时候便与贾母说好,她从南边带来的几个人仍是拿着林家的月钱,不可动用贾府公中的钱。

黛玉本来的意思是连自己的那一份也该由林家出才是,贾母却万万不肯。

黛玉体谅外祖母拳拳爱亲之意,不愿太过生分;贾母也体谅她不愿被人视作亲戚家来投奔的拖油瓶。

祖孙两人各退一步,林家的下人仍旧拿林家的银子,黛玉的月钱则从贾母的体己中出,并不用公中负担。

因为不用贾家的月钱,所以王嬷嬷除了做好黛玉房内相关的活计外,管家们也不好拿三拿四地去派她的事。

是以她的日子倒是过得颇为平顺。

颇为平顺的王嬷嬷这日正在后廊子上借着日头做针线——

因为有了年纪,她的眼睛已不十分看得清了,略精细些的活计都需得借着大太阳的光好好照一照才能做得。

她做一回针线,又抬头看一回枝头的麻雀儿们打闹,感受微风拂在面上,真正好惬意。

王嬷嬷正做着事,却见廊子那头儿气哼哼地走过来一个人,王嬷嬷眯眼瞧了一回,原来是宝玉从前的乳母李嬷嬷。

因为正生着气,李嬷嬷往日的颤颤巍巍全没了,竟然是走路带风,手上提着的一根拐棍儿倒多了余。

黛玉和宝玉都是养在贾母身边的,住在一个院儿里,一干服侍人等彼此都是熟识的。

算起来,这位李嬷嬷比王嬷嬷还大上好几岁,自前年告老辞事出去后,便一直跟她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王嬷嬷已有一阵子没见过她。

不知今日怎的又进来了,还生了这么大的气?

王嬷嬷忙出声招呼道:“李姐姐,有日子没见你。今儿好歹你进来了,也不告诉我。这一程子身上好呀?”

李嬷嬷正堵着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好容易见到一个熟识的人,一阵子委屈直翻上来,忙走过来一屁股在旁边坐下道:“好不了了!有那起子没心肝的小娼妇儿们每日恨着我、咒着我,我怎样好呢!”

王嬷嬷忙将自己正坐着的一只垫子让给李嬷嬷,自己站起来道:“老姐姐,你别看这日头好,这还是在正月里,这廊子底下还凉着呢。你可别只顾着生气,忘了咱们这一把子年纪。”

经她这样一提醒,李嬷嬷才仿佛突然感受到刚才这一阵疾速奔走所产生的累,一下子感觉没了力气。

李嬷嬷只觉得浑身没有一个关节缝儿是不酸软的,一时说不出话,只坐着干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