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九五回上 惜福德孟氏同进香(第3页)
孟老太太忙道:“这可使不得,他小孩儿家年纪轻,今天爱这个、明天爱那个,全没一个定性,且由着他们自己顽去也罢了,道长不要惯坏了他。”
张道士笑道:“老寿星当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并非是《集古录跋尾》这样的传世之作,不过是些杂谈、笔记,故纸本子,白收着也是收着,哥儿既中意,便拿去瞧着顽罢,又当什么紧?”
孟老太太将手压在拐杖上,笑道:“老神仙还说自己‘才疏学浅’,既然连‘集古录跋尾’的名字都说得出,自然也是其中的大行家了,您收藏的‘杂谈’也好、‘笔记’也罢,自然不是泛泛之物,他一个小孩子家,若是真的收了,是要折他的福的。”
见她言语坚决,张道士这才不再坚持,一时知客道人端上茶来,张道士又让一回茶,问道:“几位哥儿如今可去考过试了?”
孟老太太笑道:“我们这样人家,别无长处,读一辈子书,当思报国,都是在考的。这两个大的已过了院试,渊儿小两岁,如今才过了府试。”
张道士忙站起身来,稽首笑道:“哟,是小道有眼无珠,面前这几位竟是小秀才呢。今年又是‘秋闱’之期,几位哥儿可要试一试水?”
孟老太太道:“老神仙快请坐,这便是说笑了,怎么好教他们小辈受你的礼?”
张道士笑道:“怎么受不起,若是哥儿们乡试顺利,便是‘举人’,连县官老爷见了都要免跪、让坐,更别说小道等这些平头出家人了。想李义山有诗云‘雏凤清于老凤声’,贵府上的公子如此能干,这朝堂早晚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到时小道再想说两句话,恐怕都不能了,不如就趁如今尽尽心。”
孟老太太不喜这等攀援之语,只微笑道:“今年的秋闱,他们倒是不参加的。”说着就看向孟家三公子孟闻池。
孟闻池道:“祖母说的是。小子们才疏学浅,对经典理解不足,前回过了三轮童试,不过是侥幸,父亲和族中叔伯们叫我们再沉淀几年再去应试,以免人前露怯、贻笑大方。”
张道士感慨道:“实在是太谦了。我看几位孟公子实在是十拿九稳的,若是能去应试,自然是‘无往不利’,说不得还能搏一个本朝‘最年轻的举人’之名,后面再就是金殿提对、进士及第,真是‘前途无量’啊。谁知孟大人教育子侄当真严格,这样优秀的哥儿,竟然还说‘侥幸’,不许他们应试,可见孟大人治学严谨,真乃文人之范,翰林院有孟大人这样的人主持,定能培优、拔贤,替万岁分忧,实乃朝野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