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金黄 作品

199.一百回上 太平世闺秀闻巨恶

春纤讲到这里,想起王嬷嬷的身世遭际,自悔失言,这不是往老王奶奶的旧伤上头撒盐么。

她心里这样想着,故事便犹豫着没有讲下去。

王嬷嬷方才听见说这孩子小时候因为家乡有瘟疫,不得不背井离乡,又吃了那许多苦头,家里人又都死绝了,心里不由得一颤。

她不可能忘记她曾经的小家,那十几年不富裕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她的丈夫,她的孩子们。

那一间旧屋,在一家人的辛勤打理下,扩建成三间,正在等待充满希望的第三代的降临。

然后,一切都戛然而止。

那一路上多苦啊,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她一辈子也忘不掉。

自己一个大人都觉得辛苦,更何况那一个小女孩儿家?

王嬷嬷忙道:“后来如何了?怎么又能嫁给胡家的这个孩子?”

春纤见王嬷嬷只是关心后续,倒没说牵动旧事伤心,忙答应了一声,往下讲去:“首饰铺的老掌柜心善,看见小乞儿可怜,不忍心她继续漂泊,就收留她、又给了照顾她的同乡大人一点钱,从此就将那孩子留下来了。老掌柜给她改了个名字叫作‘宝珍’,从八岁养到十八岁。这姑娘聪明心细、做事也勤快,因为感念老掌柜收留之恩,就将铺子里日常洗涮做饭的活计全包了,里里外外照管得清清爽爽。老掌柜心里实在喜欢她,自己又没儿没女,干脆就认了她做干女儿。后面因为胡家儿子在店里做工做得出色,老掌柜看中他老实本分,便做主给这两人保媒,还陪送了一份丰厚的嫁妆。”

王嬷嬷连连点头,一面叹道:“好、好,如此苦命的小人儿,得了这般归宿,也算是极好的了。”

王嬷嬷喃喃地感慨着,黛玉走来揽住她,王嬷嬷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好孩子,心里热热的。

过去的苦难和伤痛是真实的,并且会在噩梦中一遍一遍地温习着。

但如今的平淡和幸福也是真实的。

王嬷嬷相信,是地下的家人一直保佑着自己这个阎王点漏了的苦命人,所以自己才能逃过瘟疫、捱过饥荒,最终到了林家那个积德行善的好人家。

春纤已向下继续讲道:“宝珍成婚后,第二年便生了一个女孩儿。小两口儿把孩子抱去给老掌柜看,由老掌柜给她取了一个乳名,就叫‘金儿’。老掌柜自己无儿无女,如今托干女儿的福,也算是过上了‘三代同堂’的日子,对这个孩子自然是千疼万宠,虽不是富贵之家,可一家人诚信经营,日子过得却也是和和美美。”

秦雪啧声道:“坏了,一般故事讲到这个时候,就要有一点转折了。”

紫鹃忍不住笑,忙将她揽入怀中,示意她噤声。

仿佛被秦雪说中了一般,春纤叹了口气,讲道:“好景不长,就在半年前,说是有一个什么‘贵人’相中了城西的这一片地,一起圈中的有七八家铺子,都要盘下来另做买卖。虽然面上说的是‘公平交易’,给的价钱却不公道,到底是各人半辈子的心血,有的更是祖上几代传下来的老产业,这让人怎么舍得。可大家都说那位贵人的势力很大,隔壁的几家铺子虽是不甘心,却也不敢轻易就得罪了人,眼见着实在抬不起价来,也只能咬着牙同意了。到最后,那一带竟只剩下老掌柜一家不从。没成想,他勤俭操持了一辈子、童叟无欺,老了、老了,只为了自己的心执着了这么一回,倒把自己一条命也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