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强大高效的官僚体系(第2页)

所以,在提供五天的救济粮基础上,平阳县总动员,持续扩大社会就业。

在李辰的建议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兴修水利,将玉龙河下游及其他分支河水分别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当然,灌溉的同时还要吸取经验教训,做好疏通排水,防止留盐返碱,实现可持续增产。

第二件事情就是继续采用已经成熟的围垦改造盐碱地,开始全面改造平阳县已经形成的盐碱地。

现在平阳县的盐碱地已经超过了四千垧,并且还是集中连片的那种,白亮亮的一片又一片,现在有了这么多的人手,此时不改造,更待何时?

如果改造好了,别的不说,一亩地就算只能打百斤粮的话,一垧(十亩)地也是千斤,四千垧地就是四百万斤粮,足够那些战马所吃的了。

而有了陈博改造的玉米良种,等明天大苞米种下来的,那可就不是一垧地千斤了,若是理想状态下,一垧打上三四千斤粮食恐怕都不是梦。

单就这一个盐碱地改造,就足能增加一个月的口粮。

更何况,这周围的荒地还有盐碱地还有很多很多,算上旁边几个县的,又何止四千垧?四万垧都有了。

持续不断地这样改造下去,经验会愈发成熟,改造也会愈发高效,周围所以盐碱化的土地都能改良,并且还能开垦更多的荒地,到时候,这里将是一片沃土良田,养活再多的人口也不会有问题。

光是这两项,至少还能干一个半月的活儿,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甚至可以说是有多少人都能用得上。

当然,对于楚青松来说,投入就极为巨大了,因为一切工作都是由他的平阳县衙雇人,以半粮半银的方式,以工代赈——粮,用来解决生存危机。银,为了促进市场消费。所以,必须要半粮半银。

不过在林灵儿贷款的强力支持下,这倒也没有任何问题。

论钱,林灵儿有的是,论粮食,林灵儿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将各地的闲粮包括草原上的资源通过她已经在寒北四通八达、源源不断的生意渠道有效地集中转化,最大限度地提有限闲粮的利用率,保障平阳县供给,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有了宋时轮的高效指挥,有了玉龙河的人力支撑,有了林灵儿的强大后援,最重要的是李辰无比坚决的态度,百姓安置工作异常顺利,以超高的效率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