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二百八十四章。买不买电动(第3页)
晓峰接着追问:“要是工作存在跨区变动的可能呢?”
大师耐心地说:“若是工作有跨区变动的可能,混合方案会更适合你。以二手电动车作为基础通勤工具,满足日常80%的出行需求;保留共享单车月卡,应对跨区面试等弹性需求;遇到极端天气,就选择滴滴的青菜拼车,单次费用大概8元。这种混合方案综合考虑了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既保证了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和便利性,又能灵活应对工作变动带来的出行变化。”
晓峰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他又想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于是问道:“大师,这里面还有不少隐蔽成本呢。听说2024年起多地要求电动车置换新国标,得查看当地过渡期截止时间;电池到了冬季续航会衰减40%,在长江以北地区还得增加预算购买石墨烯电池;电动车转售在闲鱼上平均成交周期要21天,这期间万一工作变动,出行就麻烦了;而且骑行运动量减少可能还会增加年度医疗支出约200元。这些问题我该怎么应对呢?”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你能考虑到这些隐蔽成本,非常难得。对于政策风险,你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在过渡期截止前手忙脚乱。电池续航问题,若你身处长江以北地区,在购买电动车时就把石墨烯电池的成本考虑进去,虽然前期投入会增加,但能保证冬季的正常使用。”
“至于电动车转售的时间成本,你可以提前在一些平台发布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尽量缩短转售周期。而健康损益方面,虽然骑行运动量减少可能会增加医疗支出,但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保持锻炼,比如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运动,周末参加户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