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4章 月9日上。最想伤害的人在身边(第2页)
情感勒索也有着复杂的神经机制。fmri研究显示,长期情感虐待导致前额叶皮层变薄(teicher et al.,2022) 。多巴胺惩罚系统在间歇性强化的应用,使得受害者在这种情感勒索的环境中,逐渐失去自我调节和反抗的能力。我曾听闻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对女儿进行情感勒索,当女儿按照她的要求行事时,她会给予短暂的夸赞,当女儿稍有违背,便会严厉指责。女儿在这种间歇性强化的情感勒索下,精神状态变得极差,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角度看,传统话语的算法化再现以及制度性沉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宁拆十座庙”等谚语的数字化传播强化,让人们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时,更倾向于隐忍。大数据推送构建的信息茧房效应,使得受害者难以接触到正确处理亲密关系的信息。制度性沉默方面,取证困难性设计的7个维度以及第三方调解的博弈论困境,都让受害者在寻求帮助时困难重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对10名受害者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男性受害者表示,他的妻子总是以爱他为借口,限制他的社交活动,查看他的手机,一旦他反抗,妻子就会大哭大闹,指责他不爱自己。还有一位女性受害者说,她的丈夫在争吵时,总是会翻旧账,把自己曾经的小错误无限放大,让她觉得自己罪无可恕。从跨文化比较数据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由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受害者可能更难以摆脱伤害,因为他们不仅要考虑自身感受,还要顾及家庭和社会的看法。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虽然受害者可能更容易获得外界支持,但伤害行为可能更加隐蔽,不易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