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载之路(第2页)
## 三、依附权宦李辅国
肃宗朝后期,宦官势力开始急剧膨胀,其中以李辅国最为显赫。李辅国因拥立肃宗有功,被赐名"护国",后改名"辅国",官至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司马,掌握禁军大权,实际上控制了朝政。
元载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政治风向的变化。上元二年(761年),他主动投靠李辅国,凭借出色的文才和行政能力,很快获得重用。《资治通鉴》记载:"载能伺主意,颇得辅国欢心。"李辅国需要一个既有才干又不会威胁自己地位的文官来管理朝政,元载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在李辅国的提拔下,元载的官职迅速攀升:762年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掌管国家财政;同年又兼任京兆尹,成为首都地区的行政长官。这两个职位都是实权要职,使元载成为李辅国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元载在依附李辅国的同时,也保持着与太子李豫(即后来的代宗)的微妙联系。这一政治上的"两面下注",显示了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当李辅国与太子矛盾激化时,元载总是以调和者的身份出现,既不得罪权宦,也不疏远未来的皇帝。
## 四、代宗即位与政治转向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肃宗驾崩,李豫即位,是为代宗。这一政权更迭为元载提供了摆脱李辅国控制的机会。代宗对李辅国专权早已不满,但碍于其掌握禁军,不得不暂时隐忍,仍尊李辅国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
元载准确判断出新皇帝与权宦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始暗中向代宗靠拢。《旧唐书》记载:"载揣知上意,渐与辅国异。"他利用自己兼任的京兆尹职务,秘密为代宗联络不满李辅国的朝臣和将领,形成了一个反李辅国的政治联盟。
同年十月,代宗在元载等人的策划下,终于采取行动。他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派另一权宦程元振暗中布置,趁李辅国不备,派人将其刺杀于府第。这一行动干净利落,没有引起任何政治动荡,显示出元载策划政变的高超手腕。
李辅国死后,元载迅速完成了政治转向。他一方面积极协助代宗清除李辅国余党,巩固皇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将自己塑造成反对宦官专权的正直大臣形象。代宗论功行赏,加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之一。
## 五、铲除鱼朝恩与独揽相权
代宗初年,朝廷又出现了新的权宦——鱼朝恩。此人因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战功,被任命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掌握神策军兵权。鱼朝恩专横跋扈,甚至公然在朝堂上羞辱宰相,气焰比当年的李辅国更为嚣张。
元载意识到鱼朝恩的威胁,但他吸取了与李辅国交往的教训,不再依附权宦,而是选择与代宗站在一起。大历四年(769年),元载秘密向代宗进言:"朝恩专恣不轨,请除之。"代宗早有此意,但顾虑鱼朝恩掌握军权,一直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