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5章 。李泌与李亨(第3页)
他单骑北上,穿越叛军封锁,在漫天飞雪中见到了形容憔悴的德宗。"先生,朕悔不听卿言。"德宗握着他的手,泪水滴在李泌染血的衣袖上,洇开一朵朵暗红的花。
奉天保卫战的日夜里,六十岁的李泌睡在潮湿的城墙上,披着破旧的铠甲,与士兵们分食冷硬的麦饼。
他用蜂蜡制作密信,巧妙离间叛军将领;在城头架设望楼,利用天象变化预测敌军动向。
当浑瑊率领援军赶到时,李泌望着天边初升的朝阳,恍惚间又回到了灵武行营的那个清晨——原来三十载光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
五、贞元残烛 魂归太虚
贞元三年的长安城,樱花纷飞如雪。李泌坐在中书省的庭院里,看着年轻官员们往来奔走。
他已七十八岁,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辅佐过七任皇帝。"先生,吐蕃又犯边境。"属下来报。李泌望着飘落的花瓣,轻声说:"告诉陛下,用'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之策,吐蕃必不敢轻动。"
这是他为大唐献上的最后一计。同年冬夜,李泌在府中安然离世。
临终前,他让家人将玄宗赐的琉璃灯摆在床头,跳动的烛火中,他仿佛又看见勤政楼里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曲江畔与太子折柳的春日,还有灵武城头的漫天烽火。
窗外北风呼啸,恍惚间竟似易水寒波,将他的一生卷入历史的长河。
长安百姓自发为他送行,纸钱纷飞如雪。多年后,当人们谈起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总会想起那个在朝堂上谈笑间退敌的白衣书生,那个在战火中力挽狂澜的智者,那个在权力漩涡中始终坚守本心的孤臣。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李泌的故事,永远镌刻在大唐的历史长卷中,闪耀着智慧与忠诚的光芒,而他那盏冰裂纹琉璃灯,依然在岁月深处,映照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