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719章 。闭嘴反思(第2页)
五、无效分享是种精力内耗
朋友发来旅行照片,我非要点评构图;同事穿了新衣服,我下意识就说“颜色太艳”。这些随口的评价,看似是交流,实则是在消耗彼此的精力。
有次和发小聚餐,他兴致勃勃说创业计划,我却不停打断:“你这模式早有人做了”“风险太大”。最后他沉默地喝光了酒,说:“其实我不是要你提建议,就是想让你听我说说。”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很多时候,分享需要的是耳朵,不是嘴巴。
六、沉默不是冷漠,是筛选
开始学着闭嘴后,有人说我“变冷漠了”。其实不是,我只是把闲聊的时间,留给了真正重要的事。以前总怕被孤立,聚会时拼命找话题,现在更享受安静地听别人说。
上周同学聚会,我没像往常那样抢着发言,反而听到了很多以前没注意的故事。那个总被我嘲笑“内向”的同桌,原来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当年成绩平平的女生,已经开了三家花店。沉默让我看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只是我以前被自己的声音遮住了眼睛。
七、自我封闭与适度连接的平衡
少说话不等于不说话。有段时间走极端,把微信设置成“不看群聊”,朋友约饭也总推脱。结果呢?工作上的重要通知错过了,发小结婚差点忘了随礼。
后来慢慢找到节奏:对无关紧要的八卦,自动过滤;对真心关心的人,偶尔主动问候;对必须表达的事,想清楚再说。就像养花,不是浇水越多越好,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浇适量的水。
八、“有价值”的标准该改改了
总说“不跟没价值的人聊”,可“价值”到底是什么?是能帮我升职,还是能给我带来利益?前阵子小区封控,平时被我嫌“话多”的门卫大爷,每天帮我把快递送到楼下。那些看似“没价值”的闲聊,在关键时刻变成了最实在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