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要不要考托业(第2页)
28岁的我:可……托业真的够用吗?我听说有些大公司不认托业的。
38岁的我:(起身从文件柜里抽出一份简历)你看,这是你35岁时跳槽的简历,“托业890分”后面跟着一行小字:主导过3次跨国供应商谈判,独立完成50+份英文合同审核。比起分数,公司更在意你用英语干成了什么事。但当年要是没有那个托业成绩,你连那家德企的面试都进不了——他们hr筛选简历时,就认托业分数卡人。
28岁的我:(小声)可我还是觉得,考雅思更能“提升自己”。托业那些题太简单了,都是选择题,练不出真本事。
38岁的我:(突然严肃)你以为“提升自己”是考个高分就完了?我现在能跟客户用英语争执,不是因为当年做了多少题,是因为30岁那年,你第一次独立跟德国供应商视频谈判,对方说“你们的交货期太长了”,你慌得差点说不出话,只能硬着头皮说“我查一下生产计划再回复您”。挂了电话你对着镜子练了十遍怎么反驳,那才是真提升。
(28岁的我沉默了,想起上周和外国客户打电话时,对方说“价格太高”,自己只会说“好的,我明白”,挂了电话才想起该说“我们可以调整付款方式”。)
38岁的我:(语气软下来)其实你当时真正怕的,不是托业不够用,是怕“选了容易的路,以后会后悔”。对不对?
28岁的我:(点头)嗯。我总觉得,选难的路更“正确”。就像上学时老师说的,不能怕吃苦。
38岁的我:(拿起桌上的马克杯,杯身上印着“2028年新加坡马拉松完赛纪念”)你30岁那年,报了全程马拉松,练到膝盖积水也没放弃,最后跑完全程,却因为恢复不好,接下来半年都没法跑步。后来你才明白,有些“难”是没必要的。就像现在,你选托业不是偷懒,是因为它刚好能解决你眼前的问题——拿到面试门票,而你当时最缺的就是时间。
28岁的我:(抬头)那……如果我当时选了雅思呢?会怎么样?
38岁的我:(想了想)你可能会花三个月备考,每天少睡两小时,最后考个6.5分。进了公司后发现,日常工作里根本用不上雅思作文里的“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反而总在纠结“询价单”怎么说。然后到了32岁,公司有个去马来西亚分部的机会,要求雅思7分,你还得再考一次——因为第一次的成绩早过期了。
(28岁的我掰着手指算:三个月备考,加上成绩有效期两年,好像确实不划算。)
28岁的我:可托业成绩过期后,我岂不是又“无证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