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早上(第2页)
对了,你还记得你六十二岁那年参加老同学聚会吗?当年跟你吵得最凶的那个班长,头发都白了一半,端着酒杯跟你说“当年你总说我拍老师马屁,其实我那会儿家里穷,想争取个助学金,不跟老师搞好关系,连申请表都递不上去”。你当时没说什么,只是跟他碰了碰杯,说“那时候我太傻,以为世界就该直来直去的”。你看,三十多年过去了,你终于承认,当年你以为的“实话”,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世界,而每个人的世界里,都藏着你看不见的褶皱。
现在再看你当年写的“说假话也不是骗人,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别人”,其实也不全对。你后来慢慢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不是学会说假话,是学会在实话里加一点温度。就像冬天给人递一杯热水,你不用骗他说“这水一点都不烫”,但你可以提醒他“慢点喝,小心烫嘴”。
老伙计啊,你当年攥着那句“做个虚伪的人”较劲的时候,大概没想到三十年后的自己会是这样吧。你没变成那种油滑的老油条,也没再做那个愣头青,你只是学会了把“我觉得你错了”换成“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这样”,把“你这样不对”换成“我当年也这样走过弯路”。
其实啊,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真诚和虚伪。所谓成长,不过是从“非要说清对错”到“懂得体谅难处”,从“想让全世界听我的”到“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当年怕得罪人,怕被孤立,才想躲进“虚伪”的壳子里,可后来你发现,真正能让人舒服的,不是壳子有多厚,是壳子里那颗心,到底装着多少理解。
行了,纸都快被我戳破了,就说这么多吧。估计你看到这儿,又该对着镜子笑自己当年傻了。不过傻也傻得可爱,至少那股子较真的劲儿,让你后来没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好好活着,老伙计。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嘿,十年后的你,这会儿是不是正对着电脑改方案呢?或者刚接完孩子放学,在厨房煎鸡蛋?不管在干嘛,先停一停,跟你聊聊十年前那个拧巴的自己。
你还记得吗?十年前的今天,你在日记本上写“不能老说实话,老说实话得罪人”,写完还狠狠摔了下笔,好像跟谁赌气似的。那会儿你刚换了工作,部门里有个前辈总抢你的功劳,你开会时忍不住说了句“这个创意其实是我上周提的”,结果人家转头就跟领导说你“太计较个人得失,不利于团队团结”。你委屈得躲在楼梯间哭,觉得这世界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明明是你受了委屈,怎么最后错的反倒是你?
现在的你,估计早就不会为这种事哭了吧?你可能会笑着说“当年太年轻,把‘抢功劳’看得太重了”。其实你后来慢慢发现,职场里的很多事,没必要非得争个“谁先说的”。就像你三十五岁那年,你带的实习生把你构思了半个月的策划案改了几个细节,在例会上当成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你当时没当场戳穿,只是等散会后跟他说“你改的这几个地方挺有意思,尤其是那个活动流程,比我原来的方案更顺畅,不过下次要是觉得我的想法有改进空间,咱们可以先聊聊,一起完善会更好”。你没说“这是我的创意”,可所有人都知道你是项目负责人,而那个实习生后来成了你的得力助手,总说“跟着哥学到的不只是做事,还有怎么做人”。
你看,十年前的你总觉得“说实话”是武器,后来才发现,有时候“不说破”是更大的格局。你当年总念叨“每个人都了解自己,不需要我像个哲学先生一样指出别人的错点”,其实那会儿你是怕自己的“指出”变成伤害。就像你三十岁那年,你最好的朋友跟你说他要跟那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女生结婚,你差点就把“她跟前男友还没断干净”这句话说出口。可你后来没说,只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既然决定了,就好好过,以后有啥难处,随时找我”。后来他们果然没过多久就分了手,他喝醉了跟你说“其实我早知道她没那么爱我,就是当时不想承认,还好你没戳穿我,给我留了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