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敌后游击
不过在朱慈烺穿越而来的时空,因为朱慈烺迁都,带走了吴家老小,吴三桂自然没了被拿捏的地方,所以,他并未答应唐通的劝降,而是直接选择了多尔衮。一片石大战后,唐通亦是跟着大顺军败退,被打散逃离,后来随着大顺军逃到宣府,和老友王承胤一合计,得了,大顺没前途,李自成草包一个,还是赶紧想出路吧。
二人商量来商量去,赌清军,风险太高,跟顺军撤退,没有前途,那就只剩反正了,于是二人搜罗钱财物资,带了八千部将,袭击了留守的李过所部,向南扬长而去。
一路联络,终是上了吕梁山,投了朱慈炯。
而从始至终,未投顺,也未投清,殉国者也不少。
山西巡抚蔡懋德、布政使赵建极、按察使毛文炳、总兵应时盛、知府孙康周誓死镇守太原,城破自刎殉国。
宣府巡抚朱之冯,因王承胤和杜勋私自开城投降,自刎殉国,宣府副将杨绳武,力战闯军殉国。
大同巡抚卫景瑗,大同城破,自缢殉国。
这还只是有名有姓的大明高级文武,殉国者远远比投降者多,
世人只知南明时,降者众多,头皮痒、水太凉此类少数典型,那谁又知道,北方多少人殉国战死了?
南明时出降者,实已是看不到希望,大势所趋,但坚持抗争者,也是不少,为何世人独独只记得大明投降者,不知大明殉国者众?
多少殉国者,湮灭在螨清的历史篡改下?让人以为,大明人心尽散,连殉国者都没有?
言归正传,现在朱慈炯手下,文武也实在不少,东阁大学生李建泰,宣大总督王继谟,宣大总督李鉴,总兵唐通,总兵王承胤,监军杜勋,监军方正化,总监田存直。
河北左参政孙谋,右参政吴昌时、陈素、赵开心、朱永佑、刘大巩,右参议陈慧业、康万民、李恪、张星等,都是北直隶撤过来的。
也有新军的陈大定、李三娃随行将领。
而王继谟和李鉴,这两个总督就有意思了,崇祯十六年底,王继谟被弹劾卸任,还没和继任的李鉴交接完毕回京,十七年初,朝廷的又下旨,李鉴上任数月无为,罢免,王继谟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