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96章 文武制衡

那为何考生都见到题目一片哀嚎呢?因为,截搭涉及的典故不同,繁杂且充满不确定因素,考生只是习惯性对截搭题讨厌。

再一个,就是截搭题竟然出现在会试上,让大家没有心理准备,惊讶居多,很多人惊呼完,细细一看题目,细细一品,又觉得这截搭题也不是太难。

以文御武,以德服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思想理论了吗?国朝一直如此,只需引经据典,论述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即可。

不过,也有人眉头紧皱,不是因为题目太难,反而是因为题目太过平庸。

就比如现在的方维新,就在皱眉沉思。

国朝现在这种战火连天,风雨飘摇,外族入侵的情况下,这种题目合适吗?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

这题目,要是放在国初,或是嘉靖、万历朝,尚属正常,而且平庸,适合出现在府试、或者院试一级,也不适合做会试题目。

无他,其他的论礼制、财政、军政等题目,变化无穷,方向太多,不好把控。

但这彰显文德的,实在没什么变数,非常单调,你围绕主题正常论述即可,好坏,就要看你经典引用的高低了。

但这题目,放在现在,放在妙宇朝大兴军力的情况下,就感觉有些违和了。

而且本届主考是谁?是首辅陈演,他会和陛下唱反调吗?会出这种平庸之题吗?建极殿大学士啊,不会只有这样的水平吧?

肯定有深意。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说不定,首辅是为了加强内阁的地位,打压军阁,特意出题强调。

这,说不定也可能是首辅的深意。

方维新的思虑,只是其中之一。

各人有各人的判断,不同的想法。

拿到题,没想那么多的,反而最是轻松畅快,就是根据自己对题目本身的理解,进行作答。

而考虑到更深一层的,则出现了两极化。

一种是反其道而行之,反驳题目,强调军力重要,强调夷人鄙夷,难以感化,唯有武力征服,暴力镇压,方使夷人不敢触犯天朝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