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

第540章 季度奖改了?陈延森:宁愿不赚钱,也不能让兄弟们受委屈!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是《沪城经济早报》的记者,能否耽误两位几分钟时间,做个简单的采访?”

记者举着话筒,拦在李州和许家成面前,笑吟吟地问道。

许家成愣了一下,没说话,转头看向李州。

“可以,你问吧。”李州毫不在意地回道。

“两位怎么称呼?”记者往前递了递话筒。

身后的同事扛着摄像机,红色的录制灯在机身侧面亮着,镜头稳稳对准了三人。

“我叫李州,他叫许家成。”

李州说着,伸手指了指身旁的许家成介绍道。

许家成?

这个名字听着有些耳熟!

记者微微一怔,转瞬就想了起来,连忙把话筒往许家成嘴边凑了凑:“乔先生,我记得您女儿高考成绩相当不错,过了一本线,最后被哪所大学录取了?”

几个月前,许家成的事迹,可是被沪城本地的纸媒、电视台,翻来覆去的报道。

脑瘫爸爸靠送外卖供女儿读书,这样的故事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十足的爆点新闻。

《沪城经济早报》虽说主打财经内容,但民生板块占了不小篇幅,之前也采访过许家成,这位记者自然还有点印象。

“谢谢,囡囡在彭城矿大.读书呢。”

许家成咧嘴一笑,想到女儿,脸上满是骄傲的神色。

“恭喜乔先生!”记者先道了声喜,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这是筷跑给你们发的新制服吗?”

“是的,两件冲锋衣,还有四件t恤。”

许家成把其中一个袋子递给李州,示意他帮忙拿着,然后拉开剩下的那个袋子,露出里面的衣服。

一件橙色冲锋衣,一件浅灰色羽绒内胆,外加一件短t和一件长t。

记者伸手拿起羽绒内胆,很快就注意到了标签上的内容:L码、90%鹅绒、800蓬、充绒量128克。

鹅绒?

记者顿感扎心,他低头瞥了眼自己身上的鸭绒服,尴尬地笑了笑。

要知道,90%鹅绒算得上是高端货,一公斤的采购成本就得400到600元,很多羽绒服品牌,充绒量连100克都没有,售价却敢标到2000元。

“陈老板对你们可真好,单这一件羽绒内胆,至少值800到1000元。”

记者一脸羡慕地说道。

“多少?普通羽绒服不就三四百吗?”站在一旁的李州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问道。

“三四百的羽绒服,填充物大多是灰鸭绒,连白鸭绒都少见,你们这件可是鹅绒,保暖性最强,价格也最贵。”

记者缓缓解释道。

他家只有一件鹅绒制品,便是结婚时,丈母娘给他买的一床鹅绒被。

“对了,这工作服是免费发的,还是需要从工资里扣钱?”记者又问道。

“不要钱。”李州摇了摇头道。

“冒昧问一句,今年的底薪涨了吗?”记者继续追问。

作为三大外卖平台中唯一给外卖员发底薪的公司,外界一直很好奇,今年筷跑会不会给外卖员涨工资。

“没涨。”李州实话实说道。

没涨?

记者满心诧异,以他对陈延森的了解,这位90后世界首富,向来喜欢给员工涨薪、加工资。

一些财经博主甚至估算过,以筷跑外卖的营收水平和人力成本投入,能有三个点的净利润,就算运营得非常不错了。

换句话说,假如筷跑外卖的全年流水是1000亿,净利润恐怕也就30亿,利润率还没余额宝的年化收益高。

“是没涨,但季度奖金变了,最低.能拿2个月底薪。”

许家成连忙补充道。

筷跑外卖员的底薪在2014年确实一分钱都没涨,但季度奖金的制度改为了2到4个月工资。

一年四次发季度奖金,保底能拿8个月的底薪,最高能拿12个月底薪。

当然,筷跑骑手的底薪其实不算高,基本在1600元到2000元之间,而且这还是在沪城的标准。

像庐州、江城、绿城这类城市,底薪才1200元到1600元。

多出来的四个月底薪,相当于多了五六千收入,

平均到每个月,等于涨了五百元底薪。

不算多,但比起千度外卖、桃点点的待遇,筷跑对骑手来说堪称良心。

与此同时。

云速快递员也领到了全新的工作服,通体全灰,背后加了三道白色的反光条,用来提高夜晚的骑行安全性。

内胆和筷跑外卖员的一样,统一的浅灰色布料,使用的也是鹅绒填充物。

在这深冬季节,穿上它就暖乎乎的。

当天,华东大区筷跑和云速的工作人员就穿上了崭新的工作服,奔波在大街小巷,十分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