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宣城(第2页)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围绕着漕粮的征收和运输,漕帮应运而生,更是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组织严密的漕帮。
漕帮多少有些灰色性质,有些势力大的漕帮,就是当地官员也得退避三舍。
秦扶清不过是路经此处,没再多问,当务之急还是要找个休息的地方。
每个城市都设有官方驿站,以供官员歇脚休憩,江瑞很快就安排好前往驿站的马车,秦扶清扶着素琴上马车,在陆地上移动也觉得像是坐船,摇摇晃晃的。
到了驿站后,素琴休息,大夫前来给她把脉,开了几副药,又扎过针灸,让她卧床休息两三日,应该就好了。
不过再上船应该还会晕船,要想不晕船,只能多坐船,多适应。
随行而来的很多人都有些晕船的症状,有轻有重,经过修整之后好很多。
大人们忙的时候,梁麒就扒着窗户向下看,宣城和燕京不一样,和安溪也不一样。
这里没有连成一片的绿色田野,只有一片又一片的民居,然后就是远处如银色玉盘一般的宽阔江面,不知为何,梁麒总觉得那江水像是漂浮在半空之中,不然怎么在城中也能看见江水呢。
素琴休息之时,秦扶清闲来无事,带着梁麒去城中转了几圈,感受宣城与别处不同的风格。
最让人注意的,还是此地的漕帮。
一经问起来,秦扶清才知道城中竟有如此多的青年人进入漕帮讨生活。
简直就像是传销一样。
秦扶清问得多了,就没人回答他,似乎漕帮内部还有自己的保密规矩,甚至有人想要把秦扶清也拉进漕帮。
“只要进我们漕帮,以后在这条江上走商也好,做生意也好,报上我们漕帮的名号,就没人敢招惹你!”
秦扶清觉得好笑,粮铺卖米的都进漕帮了,这宣城都能改名叫漕帮城了。
他随口问询,城中多数人都对漕帮赞不绝口,有丈夫是漕帮工人的寡妇,在丈夫死后依旧受到漕帮的保护,因此没人敢欺负她们孤儿寡母。
也有失去父母的幼儿,被漕帮收养。
总而言之,漕帮的风评和他们初来乍到在广场上看到的被悬挂惩罚人的场景似乎有很大不同。
梁麒仰着头问秦扶清,“老师,漕帮是好的吗?”
这个问题秦扶清无法回答,新事物是需要时间发展的,谁也不能保证屠龙少年会不会长成恶龙。“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来解答。”
或许等漕帮长成恶龙时,秦扶清就已经不在了。
所以谁知道呢。
秦扶清对漕帮的好奇是瞒不住当地官员的,第二日江瑞带着一位自称是漕帮帮头的男人来见他,男人名叫杨浮,他听闻过秦扶清的名声,知道他对商人格外宽容,因此抱着结识的想法,前来见秦扶清。
刚见面,他就送给秦扶清一个大礼,一颗硕大的珍珠,大概有鸽子蛋那么大,泛着透亮。
金川江边有养珠人,这是养出来的最好的一颗珠子,罕世臻品。
秦扶清没有推拒,顺水推舟就收下这颗珠子。
“小的曾去过安溪县,那里真不愧是状元公的家乡,果真是人杰地灵之地,在安溪产一种红果子,名叫状元果,又叫金不换,从安溪运到宣城,一颗果子价值几十几百钱,当得起金不换之名!”
杨浮想要宴请秦扶清,刚好素琴病好,秦扶清携妻带着学生前去赴宴。
杨浮脑子活络,看他这带人的架势,就知道去不得那些花红酒绿之地,于是就把人带到金川江边的高阁之上。
这是一间酒楼,来者无白丁,宾客皆非富即贵,在这里有金川江上最好的水产,鱼虾蟹应有尽有。
杨浮还叫了一些读书人前来陪酒赴宴,饭桌上觥筹交错,倒也算热闹。
杨浮特别有眼力见,他说话从不说满,而是看秦扶清说话的风向来改变接下来自己要说的东西。
秦扶清不仅不会觉得他这人俗到让人感到冒犯,反而觉得这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交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