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行动(第2页)

“陈书记。”

郑青云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其实这个事情,是治标不治本的。”

“嗯?”

听到郑青云的话,陈永杰顿时一愣神。

“青云,你这话的意思是……”

陈永杰看向郑青云,一脸好奇。

郑青云苦笑着说道:“咱们县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差,这才是问题的根本,那些下岗职工没有活路,你猜他们要怎么办?”

陈永杰也好,胡军也罢,顿时默然不语起来。

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干部,自然明白郑青云的意思,下岗职工本质上是被剥离出生产体系的劳动力资源。

当大量具备生产技能的工人因企业倒闭或裁员失去岗位,地区的实际劳动参与率会显着下降。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导致大量制造业工人下岗,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失业率一度超过百分之二十,直接造成工业产能萎缩。

原本支撑地区经济的钢铁、煤炭等支柱产业因劳动力流失陷入减产,甚至出现工厂停产、设备闲置的现象,进而拖累地区经济增长。

这种劳动力闲置不仅是当下的生产损失,更会因长期失业导致技能退化,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地区劳动力市场陷入低质量供给困境。

在郑青云看来,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下岗职工的收入锐减会直接冲击地区消费能力。

以千禧年前后的下岗典型地区为例,许多家庭月收入从国企时期的稳定工资骤降至零或仅靠低保维持。

当大量家庭被迫压缩消费,本地商业体系会迅速萎缩。

菜市场、服装店、家电卖场等因客源流失陆续倒闭,服务业岗位随之减少,形成失业—消费下降—服务业衰退—更多失业的连锁反应,消费引擎失灵导致经济活力持续低迷。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就会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

企业倒闭导致税收减少,而政府又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失业救济、低保补助,挤占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经济发展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