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山娃壮年62集(第2页)
他起身走到山娃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嘱咐说:“记住!调资是争取民心的关键,得像熬粥似的,小火慢炖。等第二轮承包前再办,那时候大家心气儿最高,办这事最合适。”
“我想着,赶在第二轮承包前,大约在11月份办利索普调工资和晋升两级工资的事。?优\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等到十二月份就该考核第一轮三年承包指标,签订下一轮承包协议了。”山娃顺着他的话头说。
“对对对!咱俩还是不谋而合,最佳时机,办最关键事,选对关键人,就没有不成功的。哈哈哈!”曹厂长说完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里蕴含着阳谋。这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山娃走出办公楼时,抬头看了看天。夏日炎炎,却云淡风轻,厂里的烟囱正冒着笔直的白烟,车间里传来机器的轰鸣——这调资的事,就像田里的苗,得慢慢浇,细细长,才能盼到好收
成。
他攥了攥手里的稿纸,脚步轻快地往财务科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赶紧把这事敲定好了,要抓住第二轮承包前夕的好时机。
秋初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卷着路边槐树叶的边角,在半壁山的土路上扫出细碎的声响。山娃踩着这沙沙声往家走,裤脚沾了一路的尘土——从兴隆县到老家的长途车晃了三个钟头,他攥着扶手的手心一直是潮的,心里像揣了团乱麻,越拧越紧。
《调资方案》的事总算落了定。前几天跟刘宇浩对着表格核到后半夜,铅笔尖在“工龄补贴”那栏戳出好几个小洞;又跟曹厂长在办公室磨了俩上午,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才把“第二轮承包前公布”的《调资方案》,日子敲定在11月30之前完成。
可这些事刚一确定结束,家里的事又让山娃放心不下:父亲送母亲回老家半壁山的事就像根刺,扎得他坐立不安。都第五天了,父亲没回东北的消息,母亲那边更是连个电话都没有——翻盖好的房子没装电话,他只能托村头小卖部留意,可每次打过去,小卖部的王婶都说“没见着你妈出门”。
“父亲总不能真在半壁山陪着母亲吧?”山娃想着,踢开脚边一块石子,石子滚进路边的玉米地,惊起几只蚂蚱。他想起临走前父亲拍他胳膊的力道:“你妈就想住住新翻盖的老屋子,我陪她待两天就回东北,你安心上班。”可真要回东北,怎么也该绕到兴隆县跟他说一声。山娃咬了咬下唇,脚步又快了些——秋阳斜斜地照下来,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倒像是有人在身后催着似的。
推开老院木门时,“吱呀”一声惊得他心猛地一跳。院子里的向日葵早就败了,花盘垂在秆子上,被虫蛀得坑坑洼洼。新房的玻璃窗擦得亮,可窗棂上没挂窗帘,看着有点空落落的。山娃刚要喊“妈”,屋里就传来一阵含糊的呓语,他赶紧掀了门帘进去。
一股土腥味混着说不清的潮气扑面而来。火炕上铺着的蓝布褥子歪在一边,炕梢赫然摆着把菜刀,刀刃上还沾着点锈迹。而母亲秀兰就躺在地上,铺着从炕上扯下来的薄被,头发像团乱草披在肩上,棉袄的扣子崩开了两颗,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她侧身蜷着,像是怕冷,又像是在躲什么,呼吸又轻又急。
“妈!”山娃冲过去,蹲下身时膝盖磕在砖地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他伸手想扶母亲,手指刚碰到她的胳膊,秀兰就猛地睁开了眼。
那双眼直勾勾的,瞳孔有点散,像是没聚焦。山娃心里一沉——这眼神他太熟悉了,前几年母亲犯病时,就是这样看着天花板,幻听说:“你听!房梁上有人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