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第2页)

“丞相放心好了,哀家难道是心慈手软之辈,没听外头的传言,哀家大约是这几国中最恶毒的太后,杀人不眨眼。”

徐尚臣又听得太后自污:“那是外界对太后您的误解,您身处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事情是不得已而为之,世人愚昧,才会看不清这其中的真相。但太后您为百姓做的一切,百姓也都记得,将来史书之上,也会记载太后您为大祁所作的一切,功在千秋万代。”

在徐尚臣看来,太后身上不是没有瑕疵,但太后为天下黎明所做的,为皇上所做的,足以遮盖这一点点的瑕疵。

何况这是因为先帝把太后逼急了,太后才会做下那些事情。

到底太后心中是有良善和底线,虽然为了泄愤报复先皇,对皇上做了许多过分的事情,但守住了底线,没有真正下手,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到了后来,太后想通了,更是几次三番出手,甚至以命相救,护住了皇上。

“徐大人说的没错,太后做的事情功在千秋,那些传言和诋毁,愚昧的人才会误解,哪怕是百姓,很多大字不识一个,却知道是太后找来了粮食,让他们从此不用担心冻死冻死在寒冬,老百姓才是最实在的,谁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他们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