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京中巨变(第2页)

这种情况在岭南这边很常见,有讲究的地方,好歹让人去考个科举,然后送钱找关系给安排回来。

不讲究的地方,直接到半路去截杀朝廷派遣过来的官员,然后换成自己人上任。

若是没被发现,那就一直干下去。

若是被发现了,三年之后再杀一次,反正底下老百姓对这些弯弯绕绕并不清楚。

当时开会的时候,周粥觉得这位可能是那几个很难说话的人之一,因为很多县令都是派遣自己的心腹过来,只有这位,是亲自到场,而且对幸福城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询问招待人员。

结果谈到后面,这位反而是所有人中最随和,最不要求什么的人了,基本上都是周粥说什么是什么。

后来周粥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是岭西最偏远、人口最少的一个县,整个县只有两千余人,县里的人几乎都沾亲带故,随便来个生面孔都会被认出来。

而这名县令还真是考上来的,而且成绩还不错,一路考到了二甲第二十七名,可以说是穷乡僻壤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只是后来心系家乡,于是找关系回到了故土。

得到幸福城组织大家修路的消息后,这名县令第一时间便决定过来看看,他比其他县城派来的人提前出发了足足两天时间,就为了能按时抵达幸福城,参加幸福城的会议。

来到幸福城,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惊为天人。

他亲自走到人民中去,去了解幸福城城民的日常生活,去了解幸福城的建立历史,去了解城民们对幸福城的真正看法,第一时间对周粥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哪怕其他人看到幸福城的“城主”并未出面,主持会议的只是一名女流之辈,并没有给予周粥足够的尊重时,他依旧对周粥礼度有佳。

在许多人看不到利益,对修路一事失去兴趣时,他依旧在与周粥探讨修路一事对地方发展带来的好处。

谈到最后,这位连官话都磕磕巴巴的县令,竟然是所有县令中给予修路政策力道最大的县城。

许多人不以为意,因为对方所在的县城非常偏远,路也很难走。

那边几乎没有商队会去,他的位置也捞不着什么油水,能修一条路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好处了,根本没什么别的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