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272章 可这对我们商人又有什么好处呢(第2页)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资格性选举制的改革时机就到了。

这种选举形式下,投票的财富门槛大大降低,具有特定地位的识字公民拥有了投票权。

这意味着投票的人群扩大到了更多职业,

除了最底层的工农,或者受歧视群体,其他人基本上都有参与投票的可能。

从资格性选举制过渡到普选制基本没什么阻力,就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国助上辈子那个时代,普选制就是很多国家的法律。

但要注意的是,在工会势力起来之前,也就是工会还未形成党派之前,

工人群体的选票往往会被教会或小农分走,导致工会很难抬头。

这说明权力分配其实对应着生产关系,对应着生产力,并非越民主就越适应时代。

从资产阶级对古老贵族的妥协,到资本家向贵族争夺话语权,

再到识字人群扩大觉醒,直到广大工农群体意识到自己的能量,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地产投票”到“普选制”,我们可以发现,

政治力量带来的政府合法性越来越小,而选票带来的政府合法性越来越大。

民主,不是谁一时兴起,不是什么哲人王拍板决定的,

而是源于工业化的进程,一些人被迫不断向另一些人妥协。

李国助当然知道普选制不适合这个时代,

他最早说城镇委员会要由民选产生,只是想看看在场诸人对选举制的接受程度。

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李笃培和郑凤台这两个大明的致仕官僚并没有十分抵触。

而沈廷扬这个准备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学子,甚至表现出了对选举制的赞赏和冷静思考。

“可这对我们商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海述祖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有好处。”

李国助莞尔一笑,颇有深意地看着海述祖,

“难道你很喜欢每次做生意都要上下打点,贿赂官僚吗?”

“何况,政治清明,百姓便能安居乐业,”

“进而能保质保量地制造出货品,供我们商人通洋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