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19章 我们可以提供印度的硝石、钢铁、棉布和香料(第2页)
历史上,华人在没有政府支持和军事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在西婆罗洲建立自治政权,与西方殖民者对其潜力的忽视是分不开的。
西婆罗洲地处婆罗洲西部,17-18世纪时,荷兰、英国等殖民者主要争夺马六甲、爪哇和香料群岛,对该地控制较弱,为华人自治提供了空间。
以南海边地公司的军事实力,并非不能与西方殖民者争夺南洋殖民地。
但他并不想一进入南洋,就得罪在南洋有利益的所有西方殖民者。
所以利用当地已经存在的华人社区,占领和开发西婆罗洲肯定是他的首选。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李国助不会主动挑起与西方殖民势力的战争。
但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却是他绝不会放过的。
这也是他的南洋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对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动手之前,李国助是要准备一次大规模撤侨的。
他要阻止发生在1639年的第二次马尼拉屠华惨案。
理想情况下,他应该能从马尼拉撤出两万华侨。
而西婆罗洲,将会是他安置这些华侨的地方。
他们也将是开发西婆罗洲,及南海边地公司殖民南洋的第一批生力军。
而1639年之前,李国助要做的,就是为那次大规模撤侨做准备。
其实李国助也很清楚,得到印度棉花在苏昌城的独家经销权的考克斯,是肯定不会去西婆罗洲开商馆的。
那他为什么还要给考克斯这个选择呢?
难道他就不怕范迪门知道他对南洋有兴趣,会有所准备吗?
毕竟这货在1636到1645年间,可是连任了整整九年的巴达维亚总督呢。
其实李国助当着范迪门的面,表现出对西婆罗洲的兴趣,恰恰是在给范迪门宽心。
让荷兰人相信南海边地公司对南洋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自己对南洋有兴趣呢。
只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偏偏是荷兰跟其他欧洲殖民者都不屑一顾的。
而李国助言辞中表现出的对西婆罗洲的兴趣,仅仅是在于那里有华人移民社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