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64章 北部有哪处港口更合抗金之用
李国助将炭笔往案上一搁,指节在桌案边缘敲了敲:
“依先生之见,哪些港口可供咱们租借?总得有个能停靠船队、安置辽民的去处。”
徐光启取出一张细致的济州海图,手指在西南海岸画了个圈:
“若论两全,济州岛西南端的摹瑟浦最妥。”
“那地方像只探进海里的靴子,三面环水,只北边一道窄滩连着陆地,”
“筑起关隘便能守住,辽民住里头,三姓家族想找麻烦也得掂量掂量。”
他指尖点过图上一处海湾:
“我去看过,那湾子深,浪又小,西式大船能直挺挺泊进去,比济州邑的港口稳当。”
“沿岸多是玄武岩,不长庄稼,却可种植槲树,开辟蚕场,也能营收。”
“朝鲜会肯?”李国助追问。
“多半会。”
徐光启加重语气,
“那片滩涂离朴氏的盐田隔着道百八十步的山梁,”
“盐井的法子传不过去,朴家犯不着跟你死磕。”
“再说那儿原就是个荒渔港,除了几个打渔的,没什么要紧去处,”
“朝鲜租给你,既不得罪三姓,又能落个招徕远人的名声,划算得很。”
李国助目光移向岛南:“南边那两个小岛呢?”
“加波岛和马罗岛?”
徐光启笑了笑,用拇指和食指比出两个小点,
“像浮在海里的两块石头,加波岛平些能建码头,马罗岛有个小湾能泊船。”
“好处是跟主岛隔着海,辽民住进去,三姓眼不见心不烦。”
“坏处是太小,加起来也就能住五千人,想扩规模难。”
“但比摹瑟浦能多容纳一些人口。”
他顿了顿,添了句,
“若只想做转手买卖,倒合适,永明镇的生丝、女真的毛皮、日本的白银,”
“在这儿过一手,不用沾济州岛的地,朝鲜眼开眼闭就过去了。”
李国助下意识地用指尖敲击着桌案,沉吟良久,忽然指尖在桌案上一顿,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
“先生,我改主意了,可以不在济州岛安置辽民。”
“永明镇本就该像东江镇那样,做大明的边镇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