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540章 粮道之困与粮站接力的务实规划(第3页)

“第二站在辉发河河口,这里是浑河与辉发河交汇处,水流稳,能停大船,再囤两千石,顺带收编当地女真部落的木船,补充运力;”

“第三站就设在吉林乌拉,作为总粮站,把前两站的粮汇总,再分拨到宁古塔方向的小站去。”

额尔德尼捧着刚拟好的粮站清单,连忙补充:

“回大汗、贝勒们,按大贝勒的法子,每个粮站得配两百人,五十人管粮仓,一百人护粮道,五十人跟船押运。”

“抚顺堡和辉发河河口的粮站,还得挖半地下的仓库,地面铺木板,顶上盖茅草,再糊一层泥,不然夏季多雨,粮食容易发霉。”

“半地下仓库?”莽古尔泰皱眉,“费那劲干什么?找个山洞堆着不就完了?”

“三贝勒有所不知。”

额尔德尼耐心地解释道,

“辽东的土黏,雨季渗水厉害,山洞里潮,粮囤不到一个月就会发芽。”

“半地下仓库比地面低一丈,潮气少,再垫上干松针,粮能存到冬天。”

“去年吉林乌拉的粮就是这么存的,损耗比露天堆着少三成。”

“大贝勒的法子周全,但还得加一层。”

皇太极忽然开口,目光落在“松花江畔阿什哈达”的标注上,

“每个粮站周围得砍出三十步宽的空地,再伐些松木搭栅栏,派五十人守着,以防海贼派小股部队袭扰粮道。”

“还得让粮站跟当地部落打交道。”

岳托补充道,他早年随代善去过吉林乌拉,知道部落的作用,

“辉发河河口的瓜尔佳氏、松花江畔的钮祜禄氏,每年都靠给咱们运粮换盐,”

“让粮站的人跟他们约好,每运一石粮,给半斗盐,既能省阿哈,又能让部落帮着盯梢,一举两得。”

“又是挖仓库,又是搭栅栏,还得哄着部落,太麻烦!”

阿敏在旁嗤笑,

“依我看,直接让镶蓝旗的人护着粮队,一路送到吉林乌拉,哪用这么多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