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天才的迷思(第2页)

“这与80年代中期的休斯顿火箭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同样拥有‘双塔’——拉尔夫·桑普森和哈基姆·奥拉朱旺。但桑普森拥有出色的外线策应能力,奥拉朱旺则统治低位,他们形成了完美的高低位互补。而森林狼的‘三头怪’,却只有低位和中距离的无尽重叠。他们的教练兰迪·惠特曼,更像一个无奈的‘仓库管理员’,每天都在为如何摆放这些‘宝藏’而头疼。而王宇航,则是一个‘建筑师’,他从选材开始,就已经想好了整栋大楼的结构。”

最后,关于最令人惋惜的波特兰开拓者,他称之为——“最接近完美的挑战者”。

“开拓者是这三支球队里,最成熟、最均衡、也最接近成功的。他们的‘三巨头’——德隆(大脑)、罗伊(心脏)、兰多夫(拳头)——分工明确,化学反应出色。但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太‘标准’了。他们是一支完美的、教科书式的强队。他们的进攻、防守,都在现有篮球理念的框架之内。而他们遇到的,是一个……试图打破框架的‘革命者’。”

“这就像90年代初,当所有球队都在以内线为核心打阵地战时,菲尔·杰克逊和他的‘三角进攻’出现了。它用一种全新的、无法被当时篮球逻辑所理解的方式,统治了联盟。开拓者很强,但他们还在用‘算盘’,去对抗一台已经开始运行的‘超级计算机’。他们的教练内特·麦克米兰是一位顶级的‘战术执行者’,而王宇航,则是一位‘战术发明家’。”

在解构完三支球队后,文章的第二部分,开始深入分析灰熊队成功的内在逻辑,标题是——“胜利的密码”。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得分能力’、‘运动能力’来定义天赋。但王宇航的球队,告诉了我们另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天赋——‘篮球智商’。马克·加索尔的传球视野,安德烈·基里连科的防守预判,凯尔·科沃尔的无球跑动智商,甚至尼古拉斯·巴图姆的战术理解能力……这些,都是最顶级的‘天赋’。灰熊队的天赋,不是体现在某一个球员身上,而是体现在……他们五个人在场上时,如同一个大脑在思考。”

“而王宇航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他发明了多少战术,而在于他为每一个球员,都找到了那个最完美的‘定位’。他没有让杜兰特成为一个纯粹的持球大核,因为他知道杜兰特目前的体能和组织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他让杜兰特从一个‘无球杀手’和一个‘关键时刻的终结者’开始,最大化了他的得分效率,同时保护了他的成长。他把加索尔变成了一个‘高位指挥塔’,把洛瑞变成了一个‘节奏破坏者’。天才,只有在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时,才能发光。而王宇航,就是那个最懂得如何‘摆放’天才的工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