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东窗事发(第2页)
长大之后也是这样,对陈意、晓溪都关爱有加。
许今秋倒没想过那么早要孩子,之前就跟陈凡聊过,等二十六岁之后再要,还有四年时间呢。
回到自己屋里,许今秋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调查报告。
是基金会在闽南的调查结果。
不愧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除了沿海地区,就没有不穷的,陈凡说这地方以后是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怎么看都像瞎扯。
许今秋是真没去过,不了解情况,从 78年开始,闽南的发展就一直很快,经济排名蹭蹭地往上提升。
而且闽南非常注重教育,古代科举产生的 592名状元,有三分之一都是闽南走出来的。
在闽南当地,稍微大一点的村子,小学建的都还过得去。
“出去一趟,基金会又得没钱。”许今秋暗暗叹口气。
报告上划出需要建学校的地方太多,毕竟是一个省,不是一两个市,许今秋也只能挑选出一些。
合上报告,许今秋拿出同学录。
上边有全班同学的联系方式和毕业赠言,里边还夹着很多照片,有学校组织拍的,也有自己用拍立得拍的。
一晃眼都四年了!
许今秋莫名地有些不舍,再过几年就要各奔东西,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再聚在一块。
或许,人永远都聚不齐全。
沉吟片刻,许今秋收好同学录,拿上拍立得,跟家里说一声,开着车
就出门,打算去宿舍住两天。
大学四年,还没在宿舍过过夜,不如跟陈凡学一下。
许今秋开着车,先去了一趟友谊商店,买了一大堆的零食、酒水,又在附近买了不少下酒菜。把车停在楼下,上楼把姐妹们喊下来搬东西。
在学校聚了几天,毕业典礼也随着结束,姐妹们收拾好行囊,陆陆续续地离开,许今秋红着眼,一个个地拥抱送别。
回到家时,眼眶还是通红的。
陈凡过来,抱着媳妇儿,轻声调侃:“要不再哭两嗓子?”
“讨厌啦!”
许今秋轻轻哼了一声:“你那几个舍友呢?也都走了没?”
“都走了,各奔前程!”
陈凡开车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去火车站的,男人之间没有那么多伤感,一个拥抱,再拍拍肩膀,最后再道一声珍重。
除此之外,就是一人一份土特产。
以后再想给他们送土特产,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辛英杰、曹洋、孙平安都不用担心,就是陈建业,也不知道这王八蛋最后会是什么下场。
希望他能记得自己的话。
财色可以混一块,但权财、权色,还是要区分开的,最好不要落得吃花生米的下场。
还有三年的时间,如果他们听自己的,每个月花点钱买茅台,等到 87年转手卖出去,都能赚到一大笔钱。
如果他们愿意,未来也不会缺钱,毕竟是大学生,出去就是干部编,未来前景可期,只要动点心思,还能差钱?
但他是真不希望,他们最后走上这样一条路。
告别几个同学之后,陈凡也去跟老师们道别,大学四年下来,他们可没少照顾,尤其是陈岱老。
老先生的年纪又大一些,临别时只说了一句:“现在就挺好的,好好地走下去,日子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