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爱吃土豆条子 作品

第14章 故人昔日(第2页)

那一仗,原本也该是稳操胜券的。

不到七日,向梁便招架不住,退出了昭州城。

可没曾想,寇展却在追击敌军之时,不慎落入了敌方的圈套,最后万箭穿心,死在了胜利的前夕。

最后是副将宋迁领着寇家军,清理了向梁军余党,昭州才安稳了下来。

彼时,寇韫正在蔓城剿匪。

寇展牺牲的前三天,她接到了前线的捷报。于是,她便计算好了日子,准备同她阿爹一起回京。

蔓城的松叶酒闻名伍周。加速清剿完匪群,处理好一切之后,寇韫便去买了酒。

可到了回京的那天,寇韫等来的,却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一夕之间,庆功酒变成了饯行酒。

她始终不敢相信,在自己欢欢喜喜打了酒,想着怎么说服阿爹,让她多喝一杯的时候,她的阿爹,已经倒在了冰凉粗砺的黄沙之上。

她始终无法接受,她所在的蔓城,与昭州之间,仅仅隔了两座城......

宋迁认为寇展的死另有蹊跷,一番追查之后,发现是军中出了奸细。

那人就是寇展手下的心腹大将,温明。

有士兵说出曾见过温明放飞信鸽,而后宋迁也确实在他的帐中,搜到了他与敌国往来的书信。

再加上寇展出事前,只有温明一个人跑回来请求增援。然而,待大军赶到时,寇展却已经葬身在了血泊之中,随行的将士也无一生还。

两相结合,便是铁证如山了。

宋迁随即将人扣了起来,押解回京。

父亲去世,对寇韫来说宛若晴天霹雳,她因此浑噩了一段时间。

待到她整理好心情,那个被指为奸细的温明已经没了。

死在了回京的途中,是服毒自杀。

寇韫料想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便开始自己暗中调查。

当时几位说得上话的将领,一个宋迁因伤留守营地,并不知情,另一个副将祝廉跟着寇展。

但是,祝廉当时是奉了寇展之命,带着一小队人去追击另一伙敌军。寇展被包围时,他也并不在场。

唯一一个有可能知道真相的温明,也畏罪自杀了。

真相就此石沉大海。

可对于温明背叛了寇展这事,寇韫始终持怀疑态度。

寇家治军极严,用人必查,手下的人必须身家清白。

温明是昭州人,祖上是清白的富农,因为梦想报效国家而参了军,跟着寇展打仗,不到三十岁便官拜参将。

对于他,寇韫也算是熟悉。在她看来,此人忠厚老实,不像是会出卖国家的人。

此案的底文存放在刑部,她走了后门,拿到了当时留下来的证据,也就是所谓的通敌书信。

根据书信来看,温明似乎很早就开始与向梁密谋了。

只是有一点比较奇怪,最后一张字条,就是引寇展入套的那次,上边只有寥寥几个字。

“绍州凌谷,里应外合。”

昭州城,原名绍州城。

二十多年前,皇帝齐绍方登基不久,年轻气盛,因绍州含了他的名字,感到不悦,便下旨将绍州改成了昭州。

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为何如今从向梁发来的密信中,还会使用二十多年前的称谓呢?

这未免太过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