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江南小镇墨溪水,一声爹娘悟真谛(第3页)
她开始认真地听李梦楠讲课,那些他曾以为自己早已参透的典籍,在人间烟火的映照下,竟显露出新的深意
转眼又是一年,墨溪的桃花开了又谢,溪水涨了又落
三岁的李煜已经能说会道,模样也展开了,粉雕玉琢得像个瓷娃娃,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静
镇上的人都喜欢她,杂货铺的王掌柜总塞给她糖吃,说,“你家丫头眼睛亮,一看就是聪明相。”
卖花的陈阿婆常常摘最新鲜的栀子花递给她,花香能绕着她转一整天
田云翠总是笑着推辞,“这丫头皮实,不用这么娇惯。”心里却比谁都得意,逢人就想夸夸自家的闺女
李梦楠的书屋成了李煜最常待的地方,她不喜欢跟镇上的孩童玩那些过家家的游戏,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在角落里听李梦楠给学生们讲课
从《论语》到《孟子》,从《楚辞》到《唐诗三百首》,那些他曾在九天藏书阁里,翻过无数遍的典籍,此刻听来竟有了新的感悟
九天的道,是星辰运转的法则,是万物生灭的规律;而人间的道,藏在柴米油盐里;藏在君臣父子间;藏在每一个平凡人对生活的期盼里
有一次,李梦楠讲“苛政猛于虎。”讲到伤心处,声音都哽咽了
李煜看着他眼角的泪光,忽然想起自己当年为了整顿星规,铁腕处置了失职的星官
那时她只觉得理所当然,从未想过他们也有家人要牵挂
原来无论是九天,还是人间,“情”之一字,都是最锋利的刀,也是最温暖的光
这日午后,暑气正盛,李梦楠在书房教学生读《道德经》,敞开的窗户外蝉鸣声声,像是在应和“道法自然”的意境
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着细小的尘埃,被光线照得清清楚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梦楠读得抑扬顿挫,花白的胡子随着下巴的动作轻轻晃动,学生们也跟着摇头晃脑的念着,声音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李煜坐在角落里,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画着圈,《道德经》乃是道家宝典,九天之上的太上老君便是据此悟道
只是寻常修士,只懂字面的意思,却不知这短短的五千字藏着宇宙生灭的至理
比如这开篇两句,便暗含着“道无常形,名无常定”的深意,与她执掌星轨时领悟的“变异之道”,隐影相合
九天万界的秩序,看似亘古不变,实则时刻都在流转变化,如同这墨溪的水,看似平静,底下却有暗流涌动
“先生,这‘道’到底是啥呀?”一个学生忍不住问道,他是镇上铁匠的儿子,满手老茧,脸上还沾着铁屑,“看不见摸不着的啊,咋学呀?”
李梦楠捋了捋胡须,笑道:“道在天地间,在流水里,在草木中,就像这窗外的蝉,冬天藏在土里,夏天破土而出,鸣叫数月便死去,这便是禅的道
“就像你爹打铁,一锤一凿,打出的铁器,能用上十年二十年,这便是你爹的道。”
学生们似懂非懂,李煜却在心里点了点头。李梦楠虽是凡人,悟性却不低,竟能从自然现象与日常劳作中窥得一丝道韵
这人间的道,果然更接地气,也更鲜活
想起毕彩云说过,“大道无形,大音希声,越是寻常处,越藏着真意。”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将李梦楠放在桌上的书卷吹得哗哗作响,其中一卷《道德经》恰好落在李煜脚边
蓝色的封面上。“道德经”三个字是李梦楠亲手写的,笔力苍劲
她弯腰拾起,目光扫过书页上的文字,那些熟悉的字句,就好似活了过来,在她跟前流转成金色的符文,与紫府深处的护魂玉符发出的微光遥相呼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李煜下意识的开口诵读,声音清脆,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像是山涧清泉流过玉石,又像是微风拂过竹林
书房里的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生都惊讶的看向她,连李梦楠也愣住了,手里的书卷忘了放下
李煜的天资惊倒了所有人,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且等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