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蜗牛 作品

第558章 龙国日报的宣传、各方反应(第2页)

老百姓不识字不要紧,陈平安这个皇帝安排的人,直接到村头去给你宣传。

在这个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到村头读报这种事情,就好比以前龙国家家户户还没电视那会儿,村头免费放电影的场景。

那真的是全村老小都喜欢去凑热闹啊!

这次负责到村头宣传的人,有了大变化,都是每个村或者是相邻几个村,公办村学的学正亲自出马。

所谓村学学正,就是小学校长。

陈平安推行新的科举制度,可是在大半年前,就已经在准备了。

陈平安在龙国全国总共提前建设好了四十多万座公办村学。

这些公办村学,每一个都可以辐射相邻的几个村子。

每个村学里,陈平安也都安排了学正以及少许教书先生。

这些村学里的学正和教书先生,以后就是村学教书的主力。

当然,他们以后也是陈平安把《龙国日报》宣传到村的终端力量。

正是因为有着陈平安的提前安排,科举制度改革的大风才可以瞬间刮遍全国各地。

新科举制度公布后,在龙国的各个阶层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在偏远乡村,寒门子弟们奔走相告,眼中满是希望的光芒,以往,他们因家境贫寒,读书识字都是奢望,更别提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如今公办学堂免费敞开大门,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年轻的学子李明,家中世代务农,虽有读书天赋却只能望学兴叹。

得知新科举制度后,他兴奋得彻夜难眠:“这是老天爷给咱穷人的机会啊!以后我也能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样读书考功名,为家里争光,为国家出力!”

他迫不及待地前往村里的公办学堂报名,准备刻苦学习,将来也能出人头地。

与寒门子弟的欢呼雀跃不同,士绅阶层却一片哗然,许多人忧心忡忡。

家族中那些年龄偏大却仍未取得功名的子弟,如今被年龄限制挡在了新科举大门之外。

一位士绅老爷在家中大发雷霆:“这新制度简直是断了我家儿孙的前程!以前还能指望多考几次,现在倒好,年龄过了就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