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云上渡口(第2页)

曹晴朗依旧面无表情,摇头道:“没有,我祖上都是寻常人家,只是家住南苑国京城的状元巷,听我爹说,除了我,往上数十几代,都是当包袱斋的。”

孩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包袱斋,就是捡破烂。”

郑大风轻声道:“你拜了陈平安为先生,离开了家乡,那么你的爹娘呢?”

话音刚落,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好似想起了什么,瞬间就红了眼眶,本该声音带着稚气的他,却是沙哑开口。

“爹娘都死了,被坏人打死了,还有爷爷奶奶,他们都走了。”

郑大风愣了愣神,随后伸手搭在他脑门上,低声说了句对不起。

孩子连忙摇头,表示没关系,还说过了这么久,都快半年了,早就不会如何伤心了。

因为先生说过,人要向前看。

郑大风笑了笑,让他继续读书,他则是沉着脸,站起身,离开后院,拿上一串某人留给他的钥匙,一路到了隔壁。

打开锁,汉子走了进去。

目的明确,一路到了天井下。

这里有一条四方长桌,上面除了一封信,空无一物。

宁远走后,将糕点铺子的钥匙,交给了郑大风,还留了一封信给他。

当时汉子有些纳闷,有什么话,不能当面直接说,非要写什么信,这不是瞎闹腾。

宁远也没卖关子,直接说了,要他先不要拆开,看情况再说。

大风兄弟就问了,这个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宁远不曾隐瞒,说等到见了陈平安,就旁敲侧击的,问问他身边的那个孩子,是不是叫曹晴朗。

如果是,就找个由头,打听一些他的家中境况。

要是安然无恙,这封信,就可以不用看了,直接烧毁就可,当作无事发生。

要是家中亲人死绝,那就拆开,然后将信中内容,告知给陈平安。

就这么多,没了。

郑大风没有拆开这封信,而是拿着它,走出铺子,重新锁上大门,原路返回。

最后汉子回到原先位置,坐在屋檐下,看着几人的对练武道。

屁股底下的这条长凳,那个青衫年轻人坐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裴钱,偶尔宁渔那丫头,也会来这边坐坐。

曹晴朗已经不在此处,去了灶房那边,帮着那个名为朱敛的老人,张罗晚上的一桌饭菜。

所以郑大风又掏出了老烟杆,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

他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

但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陈平安与宁远,这两个年轻人,都曾担任过他的护道人,一个九境,一个十境。

对郑大风来说,都有不浅的交情。

真要把信交给他,让他俩生死相向?

愁啊。

……

两日后,神秀山渡船,进入一座在宝瓶洲享誉数百年的仙家山头。

浩然天下的山上坊市,有一本畅销九洲各地的《山海补志》,出自那位词人柳七之手。

这位勘破留人境,一步登天的大修士,曾花费近百年光阴,走遍天下,周游列国,所见之美景,只要入得了眼的,就能被他记录在山海补志上。

头几页记载,多是一些天下罕有的风景,诸如被人一剑造就的黄河瀑布,道老二的山字印,流霞洲外海的鲲鱼沧渊,皑皑洲刘家手上的寒酥福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