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犹在 作品

第741章 黄泉路上,大道同行(第2页)

剩下的,也只是因为外出未归而已。

没人敢不来。

昨夜青峡岛那封密信,明确说了,这次提前议事,就是那位不知名剑仙的邀请,而且信的末尾,还带了一句威胁的话。

谁不来,谁就去死。

赤裸裸,毫不掩饰。

这种言语,众多岛主心里头,肯定是有怨言的,很多在看完信件之后,还当场破口大骂,难听至极。

但是该来还得来。

搁在他们的脚下道路,就只有两条,要么赌一把,前来议事,要么就连夜收拾家当,逃离书简湖。

很显然,这些山泽野修,没谁愿意“无缘无故”的舍弃多年经营而来的家底,所以个个都来了宫柳岛。

这座书简湖,为何被称为宝瓶洲的无法之地?

为何临近的观湖书院,两地不超过五千里,但就是没有一位君子前来坐镇?

不是没有说法的。

这么多年来,此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矩”,根深蒂固,不仅体现在修道之人,还在无数凡夫俗子的心里。

好像一座洞天福地,大天地之中的“小天地”,自成一界。

历史上,观湖书院那边,也不是没有派遣君子贤人前来,但是每一次,要么是不明不白的死在书简湖,要么没混几年,就同流合污,读书人成了山泽野修的一丘之貉。

十分棘手,无处可查。

而儒家那边,因为道理与学问的限制,又不能自坏规矩,强行镇压此地山水。

久而久之,书简湖就成了这么个书简湖。

这些地仙岛主,待在此地,还能如鱼得水,可要是选择离去,不管走到宝瓶洲何处,除非隐居修行,不然都是如履薄冰。

对他们来说,三千里书简湖,就是独属于山泽野修的温柔乡。

现在宫柳岛聚集的地仙修士,其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已经提前打好了算盘。

如果那位不知名剑仙来了之后,把这次议事当做一言堂,扬言要统一书简湖,做那江湖共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直接答应好了。

他要什么,都可以给,只要不取他们的性命,都能好好坐下来商量,这没什么的,无伤大雅。

至于议事结束,各回各家之后,大家伙私底下怎么想,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其中有好几座大岛,早年就已经依附于宝瓶洲的几个大势力,其中就有朱荧王朝。

或是真武山,正阳山,东南的海潮铁骑,就连道门神诰宗,在书简湖都有些许影子。

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要对付一个玉璞境剑修,有点麻烦,但绝不会很麻烦,不过到底如何,目前还是未知数。

各有心思,各有计较。

也有铁了心,想要追随那位剑仙左右的,多是以往在书简湖,混的不太好的地仙岛主。

若能依附一名真正的上五境剑修,哪怕得不到什么实际好处,可最最起码,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某天睡得好好的,就被人连锅端了。

一众山泽野修,如坐针毡。

然后某个时刻,大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青衫年轻人。

那人招呼也不打,一步跨出,径直越过一把把交椅,最后在那个空缺的主位,坐了下去。

那把代表江湖共主的椅子,已经空缺三百年之久。

三十七位金丹、元婴两境的地仙,个个调整坐姿,视线落在主位之上,如临大敌。

那个落座首位,背剑如神的年轻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场所有山泽野修,心头一惊。

宁远后仰身子,左脚搭右脚,微笑道:“各位,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宁远,来自剑气长城,现在是书简湖的江湖共主。”

……

天外。

老秀才坐在一颗圣人死后幻化而成的远古星辰上,已经开始闭关合道。

练气士的十三入十四,极其艰难,大致分为三种。

合道天时,需要感悟天心,合道地利,则是在心相之中,开天辟地,仿造出一座崭新天地。

至于人和,也不会容易到哪去,直指本心,相比上五境的心魔大关,还要难上无数倍。

其实搁在远古时代,飞升境以下,都不算是真正的“神仙”。

十境之前,只是修真者。

十境之后,玉璞与仙人两境,方才堪堪摆脱凡身,但仙位也不高,被归为地仙之流。

抵达飞升境,才算是真正的超凡入圣。

上古岁月,十三境大修士,还有多种叫法,比如散仙、玄仙等等。

至于更高的十四境,寿命暴增数万年,某种意义上,可算寿与天齐,是为天仙矣。

不算远的另一处。

除了那位天幕圣人之外,此地还多了两位读书人,一名北俱芦洲的书院山长,亦是天幕圣贤之一。

另一位满头白发,却精神抖擞的老人,名号更是不得了。

南婆娑洲,亚圣一脉,醇儒陈淳安。

三人都没说话,各自相距十几丈,将手中之物抛飞而去,三粒细小光点,蓦然之间,便化作三幅遮天蔽日的山海绘卷。

这处星海,一片蔚蓝。

也是老秀才的合道所在,浩然天下的东部三海。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老秀才身为儒家子弟,要是在自家天下合道地利,瓶颈什么的,会很少,毕竟万年以来,儒家规矩,已经渗透到了山上山下。

文圣踩着这些前人所留的事物,不会有什么芥蒂,按部就班,可想而知,要不了多久,文庙就会出现一位最新的十四境。

做完这一切,北俱芦洲的那位圣人率先告辞,他还要继续参加文庙议事。

陈淳安倒是没着急走。

而很快,一位中年模样,双鬓却略微发白的读书人,现身此地。

宝瓶洲那位天幕圣人,与陈淳安几乎同时侧身,作揖行礼。

“见过先生。”

“见过礼圣。”

礼圣回了一礼,先是对自己一脉的读书人说道:“施展神通,将老秀才合道三海的画面,完整记录。”

“之后我会带去文庙,在议事途中拿出来。”

圣人没有多问,立即应下。

礼圣转而对陈淳安说道:“你肩头那一双日月,之后或许会借来一用。”

陈淳安点头笑道:“既是礼圣开口,晚辈自然答应,只是不知道,是要做何事?”

礼圣说道:“以日月之光,来照人心鬼蜮。”

陈淳安略微皱眉,沉吟道:“此举会不会有些许不妥?”

小夫子摇摇头,“不做更不妥。”

陈淳安哑然,幽幽一叹。

礼圣忽然说道:“或许我们儒家,一早就做错了,我们总是想着,制定一系列规矩,让山上山下,都能平等相待。”

“我们总是希望,人间事事圆满。”

“男子让着点女子,强者多照顾照顾弱者,君臣和睦,老幼有序,人人皆讲规矩,遵礼仪,同时又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弱者觉得,强者是在给予善意,而不是施舍……”

“如此,这样的世道,才会慢慢无错,才会逐渐人心向上,少去万千邪路,多出无数正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停顿片刻。

礼圣继续说道:“我们都错了,当然,不是完全错,至少大部分,还是正确的,可这般的治世之道,一旦某处出现裂缝,哪怕只是一丝,就会祸害无穷,绵延千年万年。”

陈淳安轻声问道:“好比宝瓶洲的书简湖?”

小夫子点点头,伸手摊平在身前,从左往右,缓缓抹过。

光阴让道,随之显化一幅镜花水月,上面正是书简湖的宫柳岛。

礼圣转头对那位弟子说道:“这个年轻人,后续在书简湖做了何事,如何做的,也一并记录下来。”

陈淳安不解问道:“礼圣,此举何意?”

礼圣说道:“不耻下问。”

“我们儒家,这么多年来,一直管不好书简湖,那么我就破例,交给这个年轻人去做。”

“他做好了,只需达成一个稍微圆满的结果,那么这个例子,在往后,就作为我们浩然天下,所有读书人晋升君子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