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少年游(第2页)
陆沉忍不住问道:“师兄一向看管自家天下,对于别处,从来是多看一眼都觉得浪费时间,为何……”
余斗神色不悦,摆手道:“直说就是,师弟要是怕那贼人找你,写下来都无妨。”
陆沉撇撇嘴,最终还是道出两字,“黄镇。”
闻言,道老二仔细的想了想。
“没听过。”
陆沉笑着点头,“起初我也不知,这个名字,还是在酒桌上,我们师尊道破的天机。”
年轻道士到底是没忍住,又问了一遍之前的那个问题。
道老二抬起下巴,指了指眼前的光阴漩涡,里面呈现之景,正是宝瓶洲的书简湖。
余斗眯起眼,缓缓道:“有些人,该说不说,虽为对手,可做的某些事,但凡还有点良心,都会略有动容。”
岂料陆沉这厮,紧随其后,大煞风景的说了一句恶心言语。
“师兄居然也有良心?”
下一刻。
仙剑道藏,剑气吞吐。
陆沉赶忙打了个稽首,转移话题,嬉皮笑脸道:“多谢师兄为我护道。”
只要道老二深入光阴长河,去寻觅那位名叫“黄镇”的十四境剑修,递个三两剑,那么凭借此事,他陆沉在文庙那边,就等于有了一份不小的香火情。
如此一来,他去浩然天下,就是名正言顺,不会被儒家以规矩压制。
师兄出剑,师弟受益,最是天经地义了。
要问为何陆沉敢如此笃定,文庙会捏着鼻子承认此事?
因为据师尊道祖所说,那个黄镇,不知为何,最是痛恨读书人。
长久隐匿在光阴长河的下游处,除了修道练剑,这个古怪存在,每次出关,都会沿着几条没有三教祖师坐镇的流域,寻觅儒家圣贤。
有一个杀一个。
就连道祖都说,要不是他与至圣先师和佛祖,各自把控了三座光阴大渡口,倘若给这个黄镇肆意行走其中……
那么现在的人间,至少一半的山巅修士,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都会莫名其妙的身死道消。
道老二不在意此事,将视线再度落在那口漩涡中,忽然唏嘘道:“真不知百年之后,人间有几人可以立教称祖。”
陆沉稍许错愕,“百年?”
余斗纠正道:“十年吧。”
陆沉歪头笑道:“既然如此,那余师兄不妨就与我一道,居高临下,送别一位板上钉钉的十四境儒家剑仙?”
道老二笑着点头,“幸甚。”
曾有一位青衫少年郎,年少有为,借道十四,与道祖并肩,站在道观门前,手指青天,说了一番豪言壮语。
犹如万年孤独的秋蝉,在人间最高枝头,出言便作狮子鸣,要对天地放声。
……
一众剑仙离去之后。
书简湖各地,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此前钟魁已经将宁远给他的那封密信,施展秘法,快速抄录多份,包括宁姚在内,诸多剑仙人手一页。
依照这份名单,至此,书简湖的清洗清算,正式开始。
没有什么花哨,在一对日月的映照下,书简湖境内,自成天地,其内所有人,皆是笼中雀。
无处可逃。
恰似当年的骊珠洞天。
唯一的不同,就是修补此地的,不再是读书人,而是一名年轻剑修。
祭出山水印,深深扎根书简湖后,宁远等于就是平白无故的,失去了两件至关重要的本命物。
不是被人斩碎,所以他也不会有跌境一说,但是如此一来,对他以后跻身上五境,隐患不少。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一个修行速度,肯定会大打折扣,以后还得重新寻觅法宝,炼化填充回去。
宁远抬起双手,自顾自抖了抖空无一物的双袖,又自顾自的笑了笑。
心情大好。
那道他一直不肯扯断的枷锁,到如今,终于没了,虽然没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可到底是一身轻松。
曾几何时。
剑气长城的某位少年郎,无比敬重一位读书人,为此,还万里迢迢的北上远行,披荆斩棘,想着在洞天未碎之前,去与那人见上一面。
见到了,所以就更加敬重了。
那可是齐先生。
所以当时那个还很稚嫩的少年,胆气横生,拍案而起,没有听从先生的话,选择祭出一把元神飞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抵是从那时开始,对于能借道十四的一个怪异存在,三教就有了警觉,开始在暗中着手布置。 这便有了之后的那次“天下共斩”。
那个稚嫩少年,虽然意气用事,但在见过了许多山巅处的风光后,已经知道了脚底下的道路,是绝路。
可他从未有过后悔。
所以当年在天劫过后,收剑之后,少年朝着那位无比敬重的先生,笑容满面,拱手道别,立即南下远游。
去了南婆娑洲,见了某个姑娘一面。
去了青冥天下,见了孙道长一回。
其实他还想走一趟莲花天下,去瞅瞅那位枯守冥府的剑仙菩萨。
人生总是遗憾相随。
时间不多了,少年只能放下挂念,单人单剑,独往蛮荒,前去赴死。
为何第一世的少年郎,会做出坑害桂花岛之事?为何第二世,不再稚嫩的他,却处处行那“圣人之为”?
因为年轻人始终相信某个读书人。
先生曾经说过,他对这个世界,很是失望。
所以在藕花福地,在齐先生走后,重塑肉身的他,就想要去做点什么,代替那个读书人,去多看几眼人间。
去做点人人都会觉得是蠢事的好事。
老大剑仙说过,练剑不能学他,齐先生也说过,君子不救。
可那个被劝诫的年轻人,谁的话都没听,做了极多的蠢事,明明身怀半个一,天赋绝世,却走到哪,都是摸爬滚打。
一步一个脚印,虽然稳扎稳打,可脚掌触及的,皆是泥泞,深浅不一,就像他的境界,一会儿元婴,一会儿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