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铮 作品

第373章 古桥探访,寻还魂草(第3页)

“没事。”韩立举起还魂花,“拿到了!我们快回京华城!”

三人带着还魂花,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华城。回到回春堂,柳老先生立刻用还魂花配解药,配好的解药给中毒的百姓服下,果然有效,没多久,百姓身上的水泡就消了,也不疼了。

京华城的危机终于解除了。

几日后,城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赵猛在铁拳馆摆了酒席,宴请韩立等人。酒过三巡,赵猛端起酒杯:“韩小子,萧老弟,轻晚姑娘,王虎,还有柳老先生,张书生,林姑娘,这次多亏了你们,不然京华城就完了!我赵猛敬你们一杯!”

众人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柳老先生捋着胡须,笑道:“都是应该做的。江湖险恶,但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张书生也道:“是啊,凝血楼虽倒了,但江湖上还有不少邪派,咱们以后还得多加小心。”

韩立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感慨万千。从京华城到青溪村,从断魂崖到望夫崖,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生死,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知道,江湖路还很长,风波或许还会有,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他就有勇气走下去。

宴席散后,韩立独自站在铁拳馆。

宴席散后,韩立独自站在铁拳馆的院墙边,望着天上的弦月。晚风带着初夏的微凉,吹得墙边的石榴花簌簌作响,也吹散了几分酒意。

“在想什么?”苏轻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轻柔。她手里拿着件薄外套,轻轻递到韩立手边,“夜里风凉,披上吧。”

韩立接过外套披在肩上,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指尖,两人都微微一顿,又各自移开目光。他望着远处京华城的万家灯火,轻声道:“在想,这一路走下来,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怎么会?”苏轻晚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望着夜色,“你救了林婉姐姐,帮百草谷报了仇,端了凝血楼,还救了京华城这么多百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韩立笑了笑:“可江湖这么大,邪派不止凝血楼一个。沈绝死了,说不定还有李绝、王绝;化骨粉的危机解了,明天或许又会冒出别的毒。好像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麻烦。”

“那又如何?”苏轻晚侧头看他,眼里映着月光,亮得像落了星子,“江湖本就是这样啊。有坏人,就有好人;有麻烦,就有人去解决。就像这月亮,有圆有缺,可第二天太阳总会照常升起。你总不能因为麻烦永远解决不完,就停下脚步吧?”

韩立转头看她,少女的脸颊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眼神却透着一股他从未注意过的通透。他忽然想起在青溪村的老槐树下,她踮脚等他们的模样;想起在断魂崖前,她递给他解药时担忧的眼神;想起在毒沼边,她不顾一切撒出驱虫散的样子。

这一路,她好像总在他身边,安静却坚定。

“你说得对。”韩立释然一笑,“是我想多了。只要还有人需要,脚步就不能停。”

苏轻晚弯起嘴角,眼里的笑意像涟漪般散开:“那你接下来打算去哪?回武当山吗?”

提到武当山,韩立想起师父临走时的叮嘱——让他下山历练,不仅是练剑,更是练心。如今心湖渐明,确实该回去复命了。但他看着身边的少女,话到嘴边又改了口:“先不回。赵馆主说,城南的流民安置点还缺人手,我想去帮帮忙。你呢?打算回云栖镇?”

苏轻晚摇摇头:“柳老先生说,回春堂刚在京华城站稳脚,缺个懂草药的人打下手,让我留下帮忙。等过些日子,再跟他学些正经医术——总不能一直只会配迷药和驱虫散吧。”

她说着,自己先笑了,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韩立看着她的笑,心里忽然觉得,这京华城的夜色,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柔。

“那正好。”他轻声道,“安置点离回春堂不远,往后……若是需要帮忙,随时可以找我。”

苏轻晚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更亮了,轻轻“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落在韩立耳里。

两人没再多说,就这么并肩站在院墙边,听着远处的市声,看着天上的月亮。夜风拂过,石榴花落在肩头,带着淡淡的香。

接下来的日子,韩立果然去了城南的流民安置点。那里住的都是些因战乱或灾荒流离失所的百姓,缺医少药,韩立便帮着挑水、劈柴,偶尔也用武当的粗浅内功帮老人按揉酸痛的筋骨。

苏轻晚则在回春堂忙前忙后。柳老先生教她辨认药材、熬制汤药,她学得极快,没多久就能独立给轻症患者抓药了。有时忙完了,她会提着药箱去安置点,给那里的百姓送些预防风寒的草药,顺便……看看韩立。

两人见面的时间不算多,却总在不经意间遇上。或许是韩立挑着水从回春堂门口经过,苏轻晚正好在门口晒药草;或许是苏轻晚送药到安置点,韩立正在帮孩子修补破旧的风筝。

每次遇上,也不过是相视一笑,说上一两句话,可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却像春日的藤蔓,悄悄滋长。

这日,韩立正在安置点帮一个老人修补屋顶,忽听正和赵猛争执,为首的官差满脸横肉,指着安置点的帐篷嚷嚷:“这地方朝廷要征用建粮仓!限你们三日之内搬走!不然就别怪我们动手!”

赵猛急道:“李都头!这安置点住着上百号人,你让他们往哪搬?城里的客栈住不起,城外又不安全!”

李都头嗤笑一声:“我管他们往哪搬?朝廷的命令,谁敢违抗?三日之后若还在这儿,我就把这些破烂帐篷全烧了!”

韩立从屋顶跳下来,走到李都头面前:“官差大人,这些百姓都是流离失所的可怜人,还请通融几日,容我们找个地方安置。”

李都头上下打量了韩立一番,见他穿着粗布衣裳,不像是什么大人物,顿时不耐烦道:“哪来的小子?也敢管老子的事?滚开!”

说着,他抬手就想推韩立。韩立侧身避开,眼神一沉:“官差大人,强拆安置点,就不怕百姓告到知府大人那里去?”

李都头愣了一下,随即大笑:“知府大人?他是我表舅!你去告啊!看他是帮你还是帮我!”

原来如此。韩立心里了然,这李都头是仗着亲戚关系,故意刁难。

“你若是执意要拆,也得给我们时间找地方。”韩立耐着性子道,“至少七日。”

“七日?门都没有!”李都头梗着脖子,“最多两日!两日之后,要么走,要么被抬走!”

说完,他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赵猛气得直跺脚:“这狗官!仗着有亲戚撑腰,就无法无天!这两日哪能找到安置百人的地方!”

安置点的百姓也慌了,纷纷围上来问怎么办。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哭道:“韩少侠,赵馆主,我们要是被赶走,就得睡在街上了,孩子还小,可经不起折腾啊!”

韩立安抚道:“大家别急,我会想办法的。”

他心里清楚,跟李都头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能去找知府大人。可知府是李都头的表舅,未必会秉公处理。

正犯愁时,苏轻晚提着药箱来了。她刚在门口听到了争执,走到韩立身边问道:“出什么事了?”

韩立把事情说了一遍。苏轻晚皱起眉:“这李都头我知道,前几日还来回春堂要过‘孝敬’,柳老先生没给,他就故意找茬,说我们药材不合格,差点封了药铺。”

“那知府大人呢?”韩立问道,“他也是这样的人?”

苏轻晚摇摇头:“不清楚。听说这位知府大人刚上任不久,以前在外地做官,口碑还不错,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护着亲戚。”

“不管怎么样,总得去试试。”韩立道,“赵馆主,你先安抚百姓,我去趟知府衙门。”

“我跟你去!”苏轻晚道,“回春堂有柳老先生盯着,我跟你去说不定能帮上忙。而且……我认识知府衙门的一个文书,他以前是我外婆的邻居,或许能帮着通传。”

韩立点头:“好。”

两人立刻往知府衙门去。衙门门口守卫森严,韩立报上姓名,说要见知府大人,守卫却拦着不让进,说知府大人正在办公,不见外人。

苏轻晚连忙道:“我们找文书王大哥,他是我外婆的邻居,麻烦通传一声。”

守卫打量了她一番,见她不像说谎,才不情不愿地进去通传。没多久,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见到苏轻晚,笑道:“是轻晚啊?怎么来了?”

“王大哥。”苏轻晚连忙行礼,“我们有急事想见知府大人,能不能帮着通传一下?”

王文书愣了一下,压低声音道:“知府大人正在审案,而且……李都头刚从里面出来,怕是在他面前说了你们的坏话。这时候进去,怕是不妥。”

韩立道:“我们是为城南安置点的事来的。李都头要拆安置点,百姓无家可归,还请王大哥帮帮忙。”

王文书叹了口气:“这事我知道。李都头说是朝廷要建粮仓,其实是他自己想占那块地盖宅子。知府大人刚上任,可能还不知道内情。这样吧,你们先等一等,我去看看审案结束了没有,若是结束了,我就帮你们提一句。”

两人连忙道谢。

等了约莫一个时辰,王文书才匆匆出来,对他们道:“知府大人审完案了,我跟他提了你们的事,他说想见见你们。跟我来吧。”

韩立和苏轻晚跟着王文书走进衙门,来到一间书房。书房里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幅“公正廉明”的匾额,一个穿着官袍、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桌后看书,正是知府周大人。

周大人放下书,看向韩立和苏轻晚:“你们就是为安置点的事来的?”

韩立拱手道:“正是。周大人,城南安置点住着上百号流民,李都头说要征用土地建粮仓,限我们两日内搬走。可百姓无处可去,还请大人通融。”

周大人眉头微皱:“建粮仓是朝廷的命令,我确实下过令。但我只说征用城南空地,没说要拆安置点。李都头是怎么回事?”

苏轻晚连忙道:“大人,李都头说的空地,就是安置点所在的地方。他还说,若是两日内不搬走,就要烧了帐篷。”

周大人脸色沉了下来:“岂有此理!李都头竟敢假传命令!”他看向王文书,“去把李都头给我叫来!”

王文书应了声,匆匆离去。

没多久,李都头就跟着王文书来了。他见到韩立和苏轻晚,先是一愣,随即看到周大人阴沉的脸色,心里咯噔一下,强笑道:“表舅,您叫我?”

“谁让你拆安置点的?”周大人冷冷道。

李都头心里发虚,却还是嘴硬道:“表舅,不是您说要征用城南空地建粮仓吗?安置点就在那儿,不拆怎么建?”

“我让你征用的是空地!”周大人拍着桌子,“安置点是百姓的住处,你看不见吗?你是不是想占那块地盖宅子?”

李都头没想到周大人知道了,顿时慌了,“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表舅,我错了!我就是一时糊涂……您饶了我这一次吧!”

周大人瞪着他:“你可知你这样做,会逼得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设官是为了为民做主,不是让你仗势欺人!从今日起,你被革职查办!去牢里反省反省!”

李都头吓得魂都没了,哭着求饶,却被周大人让人拖了下去。

解决了李都头,周大人看向韩立和苏轻晚,语气缓和了许多:“让两位见笑了。是我管教不严,才出了这样的事。安置点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另外找地方建粮仓,绝不惊扰百姓。”

韩立和苏轻晚连忙道谢:“多谢周大人秉公处理!”

周大人摆摆手:“这是我该做的。韩少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担当,难得。苏姑娘心地善良,也不容易。若是以后安置点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两人又谢过周大人,才离开知府衙门。

走出衙门,阳光正好,苏轻晚看着韩立,笑眼弯弯:“没想到这么顺利。”

韩立也笑了:“是周大人明事理。看来这江湖,不止有邪派和贪官,也有像周大人这样的好人。”

“是啊。”苏轻晚点头,“就像柳老先生说的,只要大家都往前走一步,总能看到光的。”

两人并肩走在大街上,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笑语声不绝于耳。韩立看着身边少女的侧脸,心里忽然觉得,或许不用急着回武当山。这京华城,有需要他帮忙的人,也有……让他想多留一会儿的人。

“对了。”苏轻晚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纸包递给韩立,“这是我用还魂花的花瓣做的香囊,能安神。你在安置点忙,晚上肯定睡不好,带着吧。”

纸包里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韩立接过,指尖触到她的温度,心里暖意融融。

“多谢。”他轻声道。

“不客气。”苏轻晚笑了笑,快步往前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他,眼里的光像春日的暖阳,“我先回回春堂了,你也早点去安置点吧,别让大家等急了。”

韩立点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才握紧手里的香囊,转身往城南走去。

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知道,前路依旧有未知的风雨,但只要身边有这样的温暖,有这样的牵挂,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有勇气,把路走下去。

江湖路远,道义在肩,而这一次,他的身边,多了一束同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