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田地(第2页)
四五天骑马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没有长距离骑过马的人而言,四五天时间足够将双腿之间磨破一层皮的了,到时候再因为水土不服而大病一场可就不划算了。
祝卿安于是选择了一架牛车,虽然慢一点,但是胜在稳健,十五六天完全可以到达,实际上祝卿安选择牛车就是考虑到李启可能会带个小厮一起过去照料他生活的。
毕竟他过去只是送个人,玩几天之后就回来了,带几套衣物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情况,但是李启是要过去一直住到八月份会试结束,而等到会试结束之后还有一场殿试。
说不定将来就要长期留在那边了,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带一个小厮过去照顾起居的好。
只是当祝卿安赶着牛车来到书院面前接李启时,双方均表现的有些出乎意料。
李启背着一只不算大的书箱,看着面前的牛车,与那换了身素色短褂的祝卿安面面相觑。
祝卿安甚至可以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丝丝的失望,少年笑着将李启的行李安置好,随后将他给安置在了车上。
“我还以为会是两匹快马,可以快意恩仇呢?”
李启看着后面那逐渐远去的城楼,转回身来向赶着老黄牛的祝卿安感叹道。
“骑马可受罪了,还有我听朋友说文人墨客还挺推崇牛车的。”
李启换了一个坐姿,别的不说,祝卿安驾车的手法居然异常的娴熟,这车子的速度决不能算慢,但是车子却异常的平稳。
“你这都是什么时候的风尚了,建安二十几年那阵刚刚打完仗,马匹因为打仗被消耗了许多,当时的中原百里不见一匹马。
好多大儒确实在那个时候宣扬牛车更加亲近自然一点,但是如今这风尚早就变了。”
李启无奈的靠在了后方的软垫上,这牛车后面是一个棚子,这棚子后方则是一块可以掀开的布料,若是掀开那两块布,那么这车子瞬间就会变得前后通透了。
祝卿安挑了挑眉,这事情实际上是他前几天选择外出工具时和笔童交流时对方建议的,不过这倒也不稀奇。
毕竟笔童的主人是樊一大夫,而樊一大夫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人,笔童之后被存放在樊家的祠堂之中,出来后遇到了祝卿安这个不怎么和本地文人墨客交流的人,自然也就和文人墨客内部的风尚脱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