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卖菜的 作品

第680章 跟着杨文松吃肉喝汤(第2页)

水珠光是接了中心的那几个小工程,就到手几千万的利润了。

下一步再接了大学城这个项目,那就更没法说了。

姚妫婔也靠着医疗产业中心的带动效应,以高投的名义在高新区大举投资,发展产业。

这对她和高家来说,既是经济效益,也是政治效益。

还有覃正非,也为了这个项目来到了云城。

为什么?

因为这个项目能为他带来足够大的政绩,可以帮助他继续往上走。

这就是实体产业的价值所在。

有了足够庞大的实体产业,杨文松才有跟王家等一众豪门,平等谈话的资格,甚至让他们高看一眼。

若只是有钱,没有实体产业,那也不过是只肥一点的小肥羊罢了。

所以,当徐丽丽跟他说起大学城的时候,杨文松立马就同意了,让徐丽丽去跟那几所大学的负责人说,他全力支持他们组建大学城。

至于如何支持,他可以无偿捐赠一部分,一百亿或两百亿,剩下的,就需要谈点条件了。

比如,松丽跟大学城合资成立几家公司。

大学城负责技术研发,杨文松负责资金支持,双方合作,共享成果。

总之就是,杨文松来出钱,建大学城。

初步预算是一千亿。

以后每年,还可以继续捐赠或拨款,支持大学城的科研、教学。

徐丽丽也认可大学城对他们的意义,可问题是,建大学城,还有后续的投入,都太大了。

光是启动资金,差不多就得几百亿。

他们现在既要筹建医疗产业中心,杨文松在境外还要面对沃尔街一众巨头的打压,还要对付叶家,到处都需要钱。

杨文松有这么多钱吗?

徐丽丽也将自己的疑问跟杨文松说了。

杨文松只是信誓旦旦的跟她说,钱的问题不是问题,徐丽丽就想想,怎么让这钱花得值就行了。

他杨文松可不是善财童子。

花了这么多钱建大学城,必须看到回报。

徐丽丽也只能按照杨文松的吩咐,去跟那几所高校的负责人说了一下这事。

几所高校的负责人一听说杨文松愿意拿出一千亿来帮他们建大学城,一个个都差点蹦起来。

以云大常务副校长余治平为首的几位高校负责人,全都将徐丽丽奉为上宾。

余治平还亲自给徐丽丽颁发了杰出校友的荣誉证书。

一帮高校负责人这段时间啥都不干了,天天开会研讨,要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比如这大学城在哪儿建。

高新区是肯定的,无论是官府那边还是杨文松这边,都想把大学城建在高新区。

而且,几十平方公里的空地,整个云城也就高新区能拿的出来了。

但具体建在高新区的什么位置,这个还是有点争议的。

高校这边是希望建在海边。

没别的,海边环境好。

但官府是希望大学城往后边靠一靠,把海边的那片地留出来。

也没别的,海边的地皮贵。

以后开发个别墅楼盘什么的,那多值钱啊?

就为这,几大高校的一帮负责人,跟官府争执不下,差点都要掀桌子了,指着官府那帮人的鼻子骂,说他们眼里就只有钱,一点都不重视教育事业。

最后双方是各退一步,整个大学城,还是靠着海,但不是把高新区那一片沿海地块全占了,而是只占一部分,从海边开始,往后方建,前方占两三公里的海岸线,往后方拉长至七八公里。

至于哪所高校靠海,哪所高校靠后,就让他们这几所高校自己去商量吧。

位置定下来了,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定。

这一处大学城,总计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块,十几所高校,各家占多大的地,具体占什么位置,这些都需要商讨。

为此,几大高校又吵了一两个月,才最终确定下来。

之后呢,还得讨论一下办学模式。

大学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几所高校凑在一块就完事了。

几所高校如何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甚至课程互通、学分共认,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