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末日来见你 作品
第858章 另类的空城计,谁上当谁知道!(第2页)
诸葛亮,他完美利用了司马懿多疑谨慎的性格弱点。洞悉司马懿坚信“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思维定式,故而反其道而行之,大开城门,偃旗息鼓,焚香操琴,营造出一种极不寻常的“宁静致险”的氛围。每一步都像是在说:“我有埋伏,就等你进来。”
高要:萧何的计策同样精准打击了项羽此刻的心理状态。项羽刚遭天雷重创,军心不稳,对未知充满恐惧。夜间数千骑兵的突围,加上城头突然出现的生力军,以及高要本人死战不退、此刻又镇定自若的姿态……这一切都像是在告诉生性多疑的项羽:“我的援军已至,底气十足,正张开口袋等你来攻!”高要的“静”与诸葛亮的“静”一样,都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诸葛亮与司马懿:这是空城计成功最至关重要却又往往被忽略的一点。司马懿并非完全被骗,他很可能也产生了“这或许是计”的怀疑。但他有不能进城的更深层理由!正如用户所深刻分析的:曹魏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司马懿位高权重却深受曹氏宗亲猜忌。
诸葛亮的存在,是司马懿掌握兵权、维持自身地位和价值的最重要借口!。如果他在西城擒杀或击败诸葛亮,为曹魏除掉心腹大患,那他司马懿很可能立刻就会被卸磨杀驴,失去兵权,甚至性命难保。因此,对于司马懿而言,放走诸葛亮,符合他的最大政治利益。他需要诸葛亮这个对手一直存在。空城计给了他一个冠冕堂皇的退兵理由,完美掩饰了他的政治算计。
高要与项羽:项羽这边的情况有所不同,他没有司马懿那种复杂的政治包袱,但他有现实的顾虑:
军心士气,楚军刚受重创,士气低落,强行攻城代价巨大,且胜负难料。
后方威胁:那支失踪的数千骑兵,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让他不敢全力攻城,必须分兵防备粮道和后路。
继续强攻这座看似得到增援的坚城,是否值得?会不会是南境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项羽的退兵,更多是基于战术层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估,是一种谨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