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收徒,仙人之居
“智氏恨你,你可知晓?”阳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直直地落在张孟谈身上,直接开门见山地询问道。 “自然,在下也理解,仇恨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无法轻易拿起,也无法轻易放下,若孟谈能够做些什么,缓解智氏的仇恨,孟谈无怨无悔,只是在下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够留我一条残命,至少能够让我把自身所学传承下去,让这些知识不至于随着我的离去而消散。”
张孟谈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波澜,微微瞥了一眼阳雨身边的智端,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将腰弯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地面,态度诚恳地说道。
“孟谈君,既然你打算和我走,就不要总把姿态放这么低。礼仪确实是礼貌的一部分,但它并不代表全部,过度的谦卑反而会让你失去应有的风范。”阳雨直接点破了张孟谈的心思,伸出手,把张孟谈扶了起来,接着指着身边的智端说道。
“化解仇恨,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日就能做到的,但你可以试着向智氏表达你的心意,作为一个化解矛盾的开端。”
“这位是智氏少主智端,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之前智果曾言,智端需要重新教导,不如就由你来吧,是收为徒弟,还是收为学生,都随你,但是我希望你能够用心教,教出你的善意。”
“多谢亭长大人。”张孟谈愣了片刻,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迅速反应过来,对着阳雨又行了一礼,转头看向智端时,一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保留了为人师长的三分庄重,又带着一丝和蔼地说道。
“智端,虽然有亭长大人请求,但想成为我的徒弟,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你要经过我的考校,才可入我门下,考校的题目不定,时间也不定,有可能一时半刻,也有可能一年两年,在这期间,你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你可愿意?”
“智端听凭先生教诲。”
远处的方山镇,可能还在忙碌重新开炉炼铜的事情,没有注意到逃窜的难民队伍。
众人在山脚下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最后的食物和饮水,补充着体力和精力。
一行近万人的队伍,就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趁着月色,缓缓向天王山出发,越早翻过天王山,就能越早摆脱危险,也就能越早到达新家。
天王山的森林,比长雪山还要茂密,高耸的树木像一个个巨人,舒展着粗壮的枝丫,甚至把天空的双月和星星都遮挡得严严实实。
虽然行走在赤狄的马道上,可道路一片漆黑,根本就看不清前方,脚下的土地坑洼不平,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石块和树枝,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所以依旧只能让阳雨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为众人引领着方向。
赤狄在很久以前,就被驱赶离开了天王山一带,而且隗昱并没有完成继位仪式,所以对这条横跨天王山的马道并不熟悉,只能坐着马车,混在难民的队伍中。
厚实且严密的帐篷已经撤下,马车上还躺着几个年幼的孩童,伴随着车轮的颠簸沉沉入睡,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
一旁孔智渊带着璠瑰花小队护卫在左右,眼神警惕,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比隗甲还要认真负责,而原本搭载隗干等人的马车,则全部被“谦让”给了蒲中府逃出来的难民。
作为唯一熟悉路况的张孟谈,跟着阳雨位于队伍前列,和智端坐在承载冰棺的马车上。
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前行,张孟谈和智端一问一答,从天文地理聊到古今文学,又从民生经济聊到了军事知识。
智端虽然身体素质赢弱,但思维却十分敏捷,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毕竟能够自行研究发明创造,学识自然不会差到哪里。
张孟谈听着智端略带稚嫩的答复声,不时捋着杂乱的胡须微微点头,嘴角挂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笑意。
白沦和智乐紧紧依偎在一起,坐在冰棺马车的后端,头靠在对方的肩膀上,已然进入了梦乡,然而即便在睡梦中,白沦的耳朵也不时地抖动一下,睡得并不深沉,始终对四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智乐则晃荡着两条小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时不时眺望向后方的智果和智菲。
智果已经从智乐口中得知,阳雨让张孟谈收智端为徒的消息,这一消息如同火星溅入干草堆,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气得他横眉竖指,冲过来想要制止。
然而就在他准备行动之时,却被智菲拦住了,智菲深知张孟谈的学识,是当今世上屈指可数之人,智端若能跟随张孟谈学习,或许能够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材,于是权衡利弊后,放任智端和对方学习,智果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在智菲的坚持下,也只能暂时作罢。
天王山的海拔和长雪山差不多,但主峰却陡峭了许多。队伍只能小心翼翼地逐步徘徊着一点点上山,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在山腰位置,队伍短暂停歇了片刻,重新恢复些许体力,随后按照赤狄提供的地点,向山顶方向冲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前方道路的坡度开始越来越高,可奇怪的是,道路却莫名地变得平坦。 赤狄马道是当年为了偷袭晋国,简易修建的行军路线,按常理来说,应该不会如此平整。
然而众人行走的道路,泥土似乎被专门夯实过一遍,两侧还有清晰的车轮碾压痕迹,马蹄印记以及行人的脚印。
伴随着队伍逐步向前,脚下的痕迹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表示着前方似乎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亭长大人,前方就是山顶,但四周全被围了起来,修建了一处山寨,看起来十分像祭礼之所。”
“但山寨四周并没有发现警戒的士兵,而且进入山寨内的大门处,有很多百姓停留,并且对山寨内的顶峰膜顶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