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启清扬 作品
第三十九章 飞元真君万寿堂(十一)(第2页)
不知是不是自己看错了,俞长生感觉自己在说出名字的时候,那位一直对审案似听不听的飞元真人突然轻笑了一下。
龙山道长顿了顿又道:“叫长生啊……真人觉得你的名字很有趣,就不让你出去了。不过既然你只是证人、没有功名官职,面对诸位大人就要恭敬守礼,不可放肆妄言。
阁老,请继续吧。”
严嵩道:“鄢大人,这是钦案、说话用词要万分注意不可失仪。堂下证人,若无提问于你,证人也不可擅自发话!”
俞长生和鄢懋卿闻言都连连点头,严嵩又道:“刚才既然说到了赵文华,他的死暂且先不提,就单说贻误军机这一项,是不是如同证人所言,如今无法查证到底是监军署贻误了军情、还是罪员贻误了军情?”沈炼道:“启禀阁老,福建宁德横屿岛剿倭一战发生在初七,在这之前赵文华并不在军中,随行的监军署官员也没有人禀报过任何关于两广的求援军情。
这些除了下官之外,胡宗宪总督、戚继光将军、以及军中的大小将校官员都可以证明。
至于赵文华监军有没有个人向俞大猷本人传递过军情消息,现在赵文华已死、确实是无从查证。至少目前为止下官携三法司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的文书或记录。
而俞大猷在分兵驰援两广之前,也确实参与了围剿包括室町幕府大老足利佐为在内的日本八大明王一战,这些也有许多人可以证明。”
严嵩道:“关于这一战胡宗宪和陆太保那里都有详细的战报,俞大猷参与斩杀日本六大明王和百余位忍者倭寇,可谓是战果颇丰功劳卓着,功劳摆在那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最后的记录就只是到了监军署一级而非俞大猷本人手里,这贻误军机一罪,看起来确实是立不住。”
徐阶道:“阁老说的是,疑罪从无。单就此事来说,赵文华大人已经不在了,也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是俞大猷扣留了军报故意拖延。
如果这一点无法证实,那么继而怀疑他是因为私通倭寇而误兵迟缓,也就更没有依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