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5章
吃过午饭,大家又坐在一起拉家?
“红卫,平平和希希咋不回来玩玩呀,说起来,我觉得我好像还没见过她们母女俩。?y.k*r_s?o~f-t¢..c~o!m+”
八十多的陈春花这两年身体不错,在山庄也住得很习惯,见红卫和赵崇刚终于没有聊天了就和他拉家常,显得和这个姨侄儿也有点感情。
“大姨,平平在外国出差,希希在国外上班。没时间回来。”
“哎,都成外国人了呀?”
“也不算外国人,还是中国人。”
只不过,她们都拿了绿卡。
按照希希的说法,她是不会回国的,她更喜欢国外的生活方式。
杜红卫这个当爹的没有一点儿办法。
看大姨和娘、李大婶她们拉杜红卫关系他的妻女,杜红英心里一声叹息。
这个可怜的弟弟啊,明明内心一片伤,还得装出完美的模样。
还要应付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爱。
殊不知,每说一次蓝平和希希,红卫的伤疤就会被揭开一次。
他表面上的云淡风轻心里却在滴血。
自己赶紧的加入了她们的聊天场合,将红卫解救出来。
说着说着,李婶子就说起了石墩和石城、石榴。
杜红英静静的听着李婶子聊天,心却想到了另一边。¨h¨u_a,n_x*i~a*n-g.j·i+.~n+e¨t¨
希希这孩子啊,基因更偏向蓝平。
谁生的孩子像谁,倒也有点道理。
按说,赵浩然出国的时间更长,刚上初中就被赵二叔给拎去国外上学和学经营管理去了。
当年杜红英嫌弃赵浩然的言行,说他社交圈子乱,女性朋友多,让她头疼得很。
高志远甚至给赵浩然说:你要是犯了事儿,要吃枪子儿的话老子亲自动手。
赵浩然确实在玩,也很能玩儿却从来没有真正出过事儿。
最后栽在了七七手上,再也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出现了。
依着他那副纨绔样儿,应该更适应国外生活。
谁能想到,在国外有庄园的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还是在国内生活,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妻儿在国内吧。
饶是如此,在浩然的嘴里绝对听不到半句国内不好的话语。
赵浩然说他拎得清,不能一边端着碗一边骂着娘。
国内纵然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那也得给她足够的时间让她成长发展呀。
这个国家才建立几十年,从一穷二白,几乎是一片废墟中站起来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是很了不起,也很不容易了。^2.八~墈^书¨蛧? ?首-发′
赵浩然这个说法得到了赵崇庆的称赞。
说他拎得清,知进退,没有忘本没有学歪。
但是希希就不一样了,出国留学回来,总是嫌弃国内这样不好那样不行,为此,杜红卫和她讨论过几句,最后被蓝平加入进来,二比一完胜了杜红卫。
或许就是从那时候起,希希就越发讨厌回国了,总说她爸是一个老古板,说他爸管得宽,没有自由。
以前时不时的还会打一个电话,自从他调到西南军区后希希就再没有联系过他这个爸爸。
红卫曾问过她:“姐,你说我到底错在了哪儿?”
杜红英告诉杜红卫:你没有错,只是错过了陪伴她成长的时间。
红卫的工作性质不同,时常住单位宿舍十天半个月没法回家,蓝平一个人带着女儿和阿姨一起生活,她们缺乏陪伴,她们想要的杜红卫给不了,所以走到了今天。
“红卫,你上哪儿去?”
陈冬梅突然看见儿子要出门连忙问。
“很久没回来了,在村子里走走。”
“那好,你注意到狗啊,有几家人的狗跳起来咬,还要下口咬人。”
尽管小儿子都快满五十岁了,陈冬梅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出门。
小时候怕他偷偷下河洗澡,长大了怕他出门被狗咬。
“好,我知道。”
杜红英看杜红卫走的方向,知道他是要去河边转转。
这小子,恐怕是想要重走当年的恋爱之路。
“红卫,等等,我也陪你一起走走。”
杜红英想了想还是跟了上去。
“姐……”
杜红卫看着姐姐跟来了,心里苦涩不已。
姐是担心他啊。
“最近怎么样?调到这边来了还顺利吧?”
“顺利,我工作上没问题。”
“那生活上呢?”
“也没问题,挺好的,原本就是西南人,回西南饮食这些都还是蛮习惯的。”
“个人问题呢?”
哎,杜红英感觉自己就不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都别别捏捏的。
“姐,我都
这么大年纪了,不考虑这些了。”
“啥就年纪大,你还不到五十岁呢。”
杜红英心疼他:“你自己要想开一点,人一辈子会遇上很多事儿。哪里跌倒了哪里爬起来,人与人之间也是要讲缘分的,有些人能陪你一生,有些人只能陪你一程……”
艾玛,杜红英想大约是看书少了,说上几句就词穷。
“红卫,我还是希望你有合适的再找一个。”杜红英道:“少来夫妻老来伴,到这年纪了,也不说其他的,就是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病了渴了有人递一杯水问候一声也好。”
“姐,我现在工作忙,不谈这些。”
杜红英……这是伤得深了。
一声叹息,确实没法再说下去了。
姐弟俩从村口走到河边,一路上都有邻居们打招呼。
“红卫回来了呀?”
“红英,你这次回来又耍好久呢?”
“红英,你娘不是去山庄住了吗?还是不习惯要回家来住吗?”
杜红英一一回复他们,杜红卫看着这些邻居有好些面熟,却是记不起谁是谁。
更不要说比他们小的年轻人和孩子了。
“不认识也正常。”杜红英道:“你出去读书后就少有回来了,我们村这些年经济发展得好,娶进来的多,嫁出去的少,好多人家都直接招回来,生的娃娃也多。”
“不是还有计划生育吗?”
“现在计划生育没那么严了,生二胎罚点款就能上户,就这点罚款,这些村民们就没放在眼里,所以村子里是人丁兴旺得很,认不到的人也多得很。”
“那也挺好的。”
杜红卫感慨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杜红英……咋还吟上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