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诡异奇闻录之玉石精灵(六)(第2页)
蛊术的“蛊”字由虫和皿组成,顾名思义,就是用虫配置的神秘药物,对人产生危害或者帮助人消除病灾,所以很大程度上,蛊术是一种既能害人又能救人的方法。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邪门歪道。
只是在蛊术的发展过程中,掌握蛊术之人大都用于害人,这也就为蛊术留下了坏名声。譬如说隋朝的蛊乱、明朝的放蛊以及清朝的蛊案......都证明掌握蛊术之人都是危险的人物,就如同当代的黑客,这些人被政府(朝廷)所监控,限制其发展,以免危害更多的人。各朝各代也都有明文的法律法规来掌控蛊术,如唐朝定义“造畜蛊毒”要绞,明清律法明确规定置造蛊毒者与杀人同罪,斩。
在这严刑峻法的强压之下,蛊术日渐式微,所学的蛊术之人也越来越少。
严刑峻法是蛊术不能得以发展的一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最为关键的是学习蛊术之人,由于蛊术无范本流传,都是口口相传,各种配方又是千奇百怪,因此要求学蛊术之人必须有超强的悟性,即便如此,蛊术三大派系流传至今只有一种蛊术得以传承,但这种蛊术也是日渐式微,原有的三千二百多方,终因口口相传的弊端以及继承人的悟性不高而丢得只剩七十二方,不足先人的四十分之一。
这也就是王长生继承人难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具备了蛊术,就有相应的下蛊方式(施蛊法),一般而言,最多的下蛊方式无非就是吞食、镖投与吸闻,这都很容易理解,吞食就是将蛊药(毒)和于水中或饭食中让人畜吞服;镖投就是通过抹有蛊药(毒)的尖锐物体,如针、镖之类物体,扎于人畜体内;吸闻是将蛊药(毒)做成粉末状或气体,通过空气让人畜吸入体内。卓应奎一家应该是被吸食的方式被下蛊。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蛊术就如同药物,既能救人也能害人,关键是看所学之人的“道德品质”了,张媛爱在求其王长生帮忙施蛊的时候,肯定对蛊术做了全面的了解,因此张媛爱也懂得这蛊术本身并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只要自己的女儿心善品正,那学这一门技艺又何妨?更为关键的是,这蛊术不是随随便便所能学的,她的女儿算是万里挑一,这也算是一箭双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