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回信与殿试(第2页)
所以当他的人名次出现在榜上时,想要见他的人要多很多。
在科举至上的时代,秦扶清能做到这一份上,注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哪怕他今生再无所作为。
后人也会知道,曾经有个天才,不到二十岁就考上贡士了。
比别人多了一世记忆,秦扶清总是能站在上帝视角来审视自己,以达到戒骄戒躁的效果。
不然很容易把自己当成一盘菜,最后阴沟里翻车。
这些年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虽然有系统傍身,可他的学识见闻,都是他亲自积攒出来的。
此刻对他的人生来说,只是个开始,将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他。
比如素之问在信中写的越州景象,惊心动魄,让人可怜可叹。
素之问很欣赏秦扶清,除了赞赏他的心智以外,这对翁婿之间还有着差不多的理念,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读书时都有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修身治国安民。
素之问在越州遇到的困境,正在这片大地无数个地方轮番上演,千疮百孔的国土,命悬一线的国运,就像是吊在头顶的丧钟,随时都有可能敲响。
秦扶清想想就觉得压力山大。
幸好身边还有一些小确幸,让他不至于喘不过来气。
秦行磨墨,秦扶清写回信,烛火晃荡,门外响起敲门声。
秦行出去看了一眼,回来禀报道:“少爷,小姐问你怎么还没休息。”
秦扶清下意识看见窗外,只看见服侍素琴的嬷嬷,他俩回来之后,俩嬷嬷对她是寸步不离,生怕再让她和秦扶清“私奔”。
他笑了笑,“你去告诉嬷嬷,我在给岳山大人写信,让小姐早点休息吧。”
没过一会,秦行又来传话,“小姐说她不困,厨房熬的有汤,问你要不要喝。”
“不喝,夜里喝多了汤汤水水睡不安稳,你让小姐也少喝点。”
“小姐说她没喝,”秦行再次跑回来,眼神有点哀怨。
要他说,少爷和小姐赶紧成亲吧,到时候两个人面对面爱怎么聊就怎么聊,也省得他和嬷嬷跑断腿了。
嬷嬷似乎怨气也很大,素琴没再传话过来,秦扶清安心把回信写完,用蜡密封好。
接着他拿出弟弟的信,拆开前先在手里试探下重量,还别说,挺压手。
就连秦行都忍不住吐槽:“小少爷是让人送了块砖头回来吗?”
秦扶清笑笑,“可别说他,他这次表现不错,素大人在信中没少表扬他。”
“小少爷一直很厉害,又有少爷你的教导,绝对不会差。”
秦行一下子拍了两个人的马屁,秦扶清摆摆手,“行了,你先去睡,有什么事我再叫你。”
话是这样说,秦扶清从没叫过他。
所以秦行总是能一觉睡到天亮,换作别人的随从,一天到晚都处于待命状态。
秦行也是来大城市之后,见到别人随从的苦命生活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的。
门被关上,秦扶清拆开裹得严严实实的信封,里面的书信还用牛皮裹上一层,秦无忧生怕半路上信出意外。
“哥哥晨安。我刚晨练完,沐浴过后打坐一炷香,心思沉静下来,又想起你,不知你近来身体可好?读书之余记得锻炼身体,是你教给我的道理,愿你别太劳累,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
“哥哥吃饭了吗?我刚跟着素大人去吃饭,吃的是越州当地的食物,哥哥曾跟我讲过,果然如此,我并不喜欢,想让哥哥尝尝,但无法保存,盼兄来。”
“哥哥,素大人派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去劝服落草为寇的百姓,三天了,我依旧没完成,甚是恼怒,恨不得将草寇斩尽杀绝,但我想到了哥哥,他们曾经都是百姓,如果百姓能有自己的田地,种的粮食能够养活全家,生活安稳,百姓是不会乱的。这是哥哥曾经教给我的道理,我还记得。
我几番打听,终于明白百姓为何不愿下山种地。当地流寇肆虐,到处都是倭奴,那些矮小凶残的牲畜果然如同哥哥所说,十分狡猾残忍,我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明天就去寻找浪人踪迹,将他们斩尽杀绝,赶出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