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赐告还乡(第2页)

古人对最高知识分子的追捧堪称狂热,或许和士农工商低微有关,一旦考上状元,就能彻底实现阶级跃迁,而且不是个人跃迁,连带着全家族一起飞升。

真叫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秦扶清来时刚初春,一路走来亲眼看见绿柳萌芽,柳腰依依,回程之时已是初夏,绿树成荫,正午时分天气闷热,穿着华服难以行走,这么一大趟长队伍,一天都走不了八十里路,秦扶清要想回家,起码要在路上花费一两个月。

他不坐轿子,骑在马背上吹着风还算凉爽,可素琴却要在马车里坐着,一天坐下来腰酸背痛,真不是人能受得了的。

这时候又不像后世那般人多,经常离开城市后,沿途许多荒芜之地,需要走到下一个城镇,才能看到些人烟。

他们走官路,行途之中还有驿站可供补充体力粮草,已经比别的赶长途的要好很多。

走了小半个月后,秦扶清感觉自己屁股都快磨成铁屁股了,人也晒黑一些,怕仪仗队人员出事,他特许早起开路,中午找地方休息,等到太阳没那么热的时候再继续赶路。

民间传说状元出行有“鬼神护道”,射猛虎遁迹,风雨停歇,盗匪避让,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秦扶清让众人早晚赶路,无一人有异议。

行至洛水,秦扶清决定改陆路为水路,也算是减轻负担,坐船可比骑马坐马车要舒服多了,他包了一条大船,能把仪仗队马匹轿子都带上,船有上下二层,他和素琴以及一些亲近之人住在二层,这样素琴也不必每日关在房中,可以到甲板上看看风景,放松心情。

秦扶清途径州县,都会有地方官率众郊迎,行属官见上官之礼,为他安排住处设宴迎风,不知有多耽搁时间。

秦扶清虽有钦差之名,可他不打算每经过一处州县都要停留,不然等过年也无法到家,就连仪仗队都有人说,没见过这么急着赶路的状元。

既然都做了状元,若不在人前显露威风,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洛康下船,从此向北再行七八十里,就是青州地界,秦扶清特意绕了一点弯路从青州路过,可不就是为了显露威风么。

当初他心血来潮建立女子学院,随后为了撑起头顶那片天不得不离开此地去考功名,留下陈蓉陈沛姐弟二人,还有赵靖娄姐姐苏木他们在这里苦苦支撑,就为了等这天的到来。

青州那些老学究看到他,表现肯定特别精彩。

前往青州之前,有报子先行一步前往青州报信,怕知州准备不及时,秦扶清还特意在青州前一站住了一晚,第二天大早,换上官服常袍,收拾的光鲜亮丽,这才让仪仗队敲锣打鼓,举着朱牌继续前行。

青州知州名叫吕清,头一晚得知今科状元要路过青州的消息,整个人都懵了,他记得状元是巴陵人,怎么会路过青州呢。

可朝廷探子有身份证明,肯定不会说假话,他也只能赶紧做好准备迎接状元到来。

他听人说,状元公不仅是状元,陛下还下旨封他为钦差大臣,也不知道又交代给他什么任务,万一他来青州是有要务在身,才特意绕路,那……

吕清不由自主想很多,以防万一,他还特意叫来今科榜眼张宏来府中相商。

张宏早秦扶清六七日回到青州,他在青州经营数十年,在青州人脉甚广,如今高中榜眼,将来也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回乡省亲时,日子别提有多爽,门前车水马龙,家中宴席常在,都快让他忘记秦扶清这个人了。

直到被知州吕清请到知州府上,从吕清嘴里明明白白听到秦扶清要来青州的消息,张宏这才想到,今科状元似乎和青州还有些渊源?

只不过是不好的那种。

秦扶清十六岁那年来大闹青州,青州的读书人没几个不知道他的,从青州考出去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从望岳书院出去的,和傅铭这个山长有着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初秦扶清闹出那么大的事情,还在青州搞什么女子学院,到现在还是青州读书人茶余饭后必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