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稻种和书籍
一日日在繁忙中度过,不知不觉中,秦扶清已经返乡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以来,他一直在家中忙活宗祠和婚礼的事情,已经适应了这般忙碌的生活。
安溪县因他的归来掀起波浪,又逐渐归于平静,但因他带来的变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整个安溪县,百姓们的生活也悄然无息地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城外,稻田连成绿色的海浪,风吹稻香,从绿色到金黄的渐变,也在预示着粮食的丰收。
安溪县地势低洼,从前洪涝严重,经过数十年的水利改造,如今的安溪县已经很久没有遭遇洪涝之苦,充足的水泽又给这片土地带来丰收的契机。
风调雨顺之时,许多百姓家中稻田亩产能达到两石米,养活全家并非难事。
但在交税服役之余,也并没多少余粮能够剩下。
王立来身穿短衫,脚踩木屐,蹲在稻田边捻散一株稻穗,里面的稻谷已经成型,他起身看着一望无垠的田野,把稻穗交给身后的司农,拍拍手道:“再过五六天就要抢收了,让农户们做好准备。”
“好的大人。”
司农是城中负责粮食种植相关事务的官职,虽然职位不高,好歹是个官,但在王立来这个白身面前,却尊敬有加。
一部分源于王立来有个状元郎外甥,更多的则源于他个人对王立来的崇拜。
没有人比身为司农的他更明白王立来改良稻种有多重要。
同样大的一片田地,亩产最多两石,换成市斤大约390石,但耕种王立来研究的稻种,亩产能达到六七百市斤。
这还只是亩产,王立来的改良稻种甚至能一年种两季。
这已经不是亩产翻倍的问题了,而是翻四倍啊!
不出几年,安溪县百姓会因粮食丰收而变得富饶,如果把稻种推广到整个北明呢?
司农只不过是安溪县本地的司农,他目之所及最远也不过是在平阳府境内,再远他就看不见了,他不知道更深的意义,他只知道,自己家中七十多亩地要赚翻了。
平阳府知州在安溪县内时,曾来见过王立来,确定王立来改良的安溪稻能亩产翻倍,还能一年种两季,他无比激动,要写奏折为王立来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