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赶忙一溜小跑,就去将政府办副主任、督查室主任李伟民给叫了来。

“元县长,您找我?”

李伟民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面相上就透露着精明。

“小李,我接到群众举报,长平镇政府的多项重大工作,存在严重的违规和纰漏。”

“你现在立刻带人下去,对长平镇政府自去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检查。”

“一定要查清问题、查出漏洞、查明证据,将问题拉条挂账,一个不漏的带回来。”

“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遗漏和隐瞒,听懂没有?”

元志春脸色阴沉似水,语气十分严厉的说道。

李伟民听完,心头顿时一阵狂跳。

元县长这是要搞长平镇?

更具体的说,是要搞长平镇的镇长林海?

这到底什么情况啊?

李伟民作为督查室的主任,自然清楚每个单位的工作,真要较真那都是禁不起查的。

哪怕没有大问题,那小问题也能给你找出一堆来。

毕竟,体制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开展某项工作时,制定方案是基本动作。

可在制定方案之时,很多都是直接转发上级的,或者将上级的加个谙语就发下去了。

稍微有点责任心或者工作标准高点的,可能会出个本级的方案。

但基本也都是照抄上级的,最多改个头改个尾,中间内容把“省、市”这些字眼改成“县、乡镇”之类的。

这样一来,就存在上下一般粗的问题。

方案中要求的一些事情,本来是需要市、县一级完成的,下发时也被简单粗暴的改成了对乡镇、街道的要求。

一些头脑灵活的,可能还会加一句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以免哪天真查起来,好推卸责任。

而乡镇和街道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工作都没有完成的条件。

基层为了应对检查,只能是通过作假,将工作落实在资料上。

实际上,什么也没干,什么也干不成。

上级政府和机关也心知肚明,都清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