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 14 章
钟父钟母在,儿女亲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仲父钟母不在,就成了遗愿。
遗愿在前,老夫人都不好参与。
细数历朝历代,非是朝朝以孝顺治天下,但孝顺仍是治家治国的基业,关乎个人荣辱名声,是大事。
钟攸凝抬出钟父钟母这块牌子,先天防御拉满了。
探望过老夫人,钟攸凝带着阿喜回了汀兰居。
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说是针线房把新衣裳做好已经送了过来,请钟攸凝去看看。
主子们的衣裳费时费力,不像仆婢的衣裳,针线开了自己补补就行,主子的衣裳要是出现这种问题,那是不想干了,立马就得卷铺盖走人。
针线房做衣裳的时候钟攸凝正巧病着,按阿喜提供的喜好裁剪。
这会天彻底放晴了,橘色的暖光从西边打过来,房檐前后都留下了光影,衬得侯府一砖一瓦都带着一层自然金光,格外漂亮,被雨洗过的天空像泉水一样干净。
钟攸凝沉重的心情一下就舒展了。
兴致勃勃的跟着巧姑顺儿去看新衣。
侯府为姑娘们准备的料子都是现在城中的大热品,价格昂贵,普通人要买很难,一是没这个银钱,二来没有关系,布坊们挑最好的早就供给了高门望族,不愁销路。
几个珍盘摆在桌上,衣裳齐整的摆在盘上。阿喜按钟攸凝从前在清平的穿着,提供的颜色搭配都挺鲜艳,蓝色、粉色,大都是小姑娘们喜欢穿的,素的没两件。
金氏原话:什么年纪就该穿什么颜色的衣裳。
她在世时,全家的衣裳鞋袜都是金氏一手包办,钟攸凝的衣裳五彩缤纷,鲜妍漂亮,钟闻和钟父的衣裳多以青、蓝等读书人常服为主,阿喜生得黑蛮了点,但在金氏眼中也是个小姑娘,让她穿得粉粉地。
阿喜把这些都记下来了,致力于接下金氏的班,把钟攸凝装扮成青春洋气的小姑娘。
她挺了挺胸脯。
钟攸凝:......
巧姑顺儿猜测着:“姑娘可喜欢?”
钟攸凝已经习惯了这些鲜艳,避开颜色,着重在针线刺绣上看了看,在心里默默对比了一下手艺,无不遗憾地说:“做得真好。”
巧姑和顺儿没听出来,放下心。
看完衣裳,天色已经暗下来了,盛娘子准时备好饭菜,请钟攸凝去用膳。
布膳这种小事用不上她,盛娘子要退下,钟攸凝向她请教:“盛娘子,家宴时我应该注意点什么?”
老夫人刚定下家宴,事情还未传开,只有主子们得了消息。
盛娘子眼前一亮,忍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用自己多年经验仔细为钟攸凝科普:侯府家宴上一般没有外人,府上的主子们都会参加,姑娘们只要谨言慎行就行了,顺便认认人。
像是特意为钟攸凝这位表姑娘设下家宴,在席上免不了会有主人家把她介绍给大家认识,这时候钟攸凝也无需害怕,只要大大方方的坐着,在介绍的时候,面对其他人微微一笑即可。
主子们都是有修养的,在家宴上不会特意为难人,都会维持礼仪。
大体方向说定,盛娘子又掰开了同她讲具体细节:
比如看人的时候应该怎么看才对?
直勾勾看人肯定是不对的,席上男女混杂,姑娘家这样看人容易被人误解,失了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