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
冬娘看在眼里,亲自送钟攸凝出了寿康院,跟上回的明月一样,对她夸了又夸。
钟攸凝不骄不躁,并不敢居功。
钟攸凝不觉得让老夫人食欲好是靠她的本领,只是恰好遇上了,她们一起吐槽了叔公,连叔公的功劳都大过她。
要想真的管用,还是得遵医嘱。
同冬娘告别,主仆俩朝汀兰居走。
路过上回遇见魏氏姐妹的花园,钟攸凝往凉亭里看了一眼,没有见到魏氏姐妹的身影。
立夏过后,天气一日日炎热,园子的繁花上都像打了层耀眼的金光,一看就知道太阳的猛烈,此刻时候不早了,打在花朵上的光芒有些削弱,时不时还有凉风吹过,花朵轻颤,像是有人在轻轻抖动它。凉亭里也是非常好的避暑之地。
阿喜也想到了她的另一个小团体。
但这会她更关心花园里的那株石榴树。
因为石榴树花谢了。
小团体2可是好好的,但花可是谢了啊。
钟攸凝没看出来,只看到石榴树上花团锦簇,非常夺目。
钟攸凝说话贴心,宽慰她:“花谢花开是常态,等明年又会开了。”
明年的花跟今年的花不是同一朵花了!
阿喜焉嗒嗒的,只能无奈接受。
唉,侯府的石榴花已经开始谢了,不知道清平的石榴花谢没谢。
石榴花谢了,就该到石榴结果了。往年家中的石榴树上可是挂满了果子。
她很快又把自己调整好了,重新围着钟攸凝说起话来:“姑娘,老夫人都知道厨房克扣咱们吃食了,以后厨房是不是不敢再克扣了。”
钟攸凝摇摇头:“我也不知。”
阿喜挠挠头,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年纪小,想为姑娘鞍前马后,但高门大宅中的宅斗她也是第一次接触,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像是从前大郎说的那个词:捉襟见肘。
阿喜忧愁的叹了口气,她现在就是捉襟见肘了。
她要是早就学过宅斗就好了。
钟攸凝有些失笑。
钟家家庭和睦,钟父后院中又没有妻妾争斗,连子嗣都只有她和她哥,确实没有宅斗的土壤。阿喜确实是学不到了。
她们刚回汀兰居,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
递上一封金帖,说道:“七姑娘让人送来的,明日大姑娘会邀一些千金登门,说让姑娘也去坐坐,说说话。”
不止郑七送来帖子,厨房也送了几样补品过来。
钟攸凝一下就明白了:厨房是在向她示好赔礼。
巧姑和顺儿接下礼,等着钟攸凝发话。
钟攸凝思考了下,让她们收了下来。
她低头看了眼郑七送来的金帖,先回房换了身常服,再坐下来仔细打量。
阿喜也伸头看稀奇。
钟攸凝之前只试着做过花签、书签,这都是很简单,还没有做过请帖。
普通人家也用不上请帖。
通常只有钟父这种有功名的秀才公,才会收到正式的请帖,邀他去赴宴会、诗会,参加的人选也都是同一阶层的老爷们,人选、名额都是经过主人家深思熟虑过的,不会随意发下请帖。
钟父天资普通,只能勤能补拙,连看一眼杂书都要对列祖列宗忏悔,更不提去参加这种风雅聚会了,除了能结识一二人脉,并不能对他的学问有所提升,因此他从不曾参加过,收到的请帖就越来越少。整个清平都流传着钟父的行径,给他发请帖就犹如“牛嚼牡丹”、“石沉大海”。
这个秀才公他只看,不参与。
钟父收到请帖,不好拂了同窗们的一片心意,转头就锁了起来,大有“乱我道心者”,锁起来,全都锁起来!
钟家出事后,钟攸凝是在收拾父母遗物时看到的,她爹收到的请帖跟郑七送来的这封不一样,她爹收下的那些请帖帖底大都是青、蓝、素白等颜色,是文化人首选的材质需雅,忌艳俗,帖子上还透着淡淡的书香之气,仿佛是被书墨浸染过,连骨架都透着读书人的狂放锐利。
这份金帖上洒着金箔碎,对着光照时会有淡淡的光,显得颇为贵气,是高门望族们最常用的一款。
钟攸凝举着金帖,让傍晚的橘光打在金箔碎上,果然看见那一层粉碎的金上都带着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