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管过她,以至于刘二跟城中的高门千金在言谈举止和修养上有壁,等她长大,刘家恍然,开始带着刘二出门走动交集,这样仓促,头回站在贵女们中间,刘二表现得拘谨,话都不会说,的确招了笑话。不过大家念着她的出身,并未多加苛责。
姑娘们心肠柔软。好心人总是会多一些的。
人到齐了,郑芷湄以东道主的身份说过几句,便让婢子们取了笔墨来。
高门贵女们会的是什么,在别处不一定,但在郑芷湄这里一定是:写诗、写诗、写诗!
她本人还跟谢、严几位姑娘联合刊印了本诗歌合集。在城池各大书坊中均有陈设。
钟攸凝坐直身子。
魏氏姐妹肉眼有些紧张。
她们猜测今日诗的主题应该还是“荷”。不止她们这样想,连郑七都这样想,不过她今日是带着答案来的,并不惧怕。
很快,婢子们捧着笔墨纸砚放在姑娘们面前。
她们福了一礼,鱼贯退下。
郑芷湄先讲规矩:“今日大家随意发挥,无需一定作诗。”
郑七不大高兴:“不用作诗了?”
她都有答案了,郑芷湄说可以不写了,那她提前备的课算什么?
以前她参加诗会可没有这种规矩!
郑七这个年纪,小孩心重,大户人家的姑娘,有心计还没有那么有心计,在她的思想里,郑芷湄跟她才是一家人,郑芷湄现在不让写诗,就是跟几个外人好,不跟她好。
“五妹别急,你写就是了。”郑芷湄并不生气:“我们今日的题是:月弦。”
国人取名总是意象结合地域特色,能从名字中窥视一二。比如丹州、竹州等。
月弦就让人稍微陌生了。
钟攸凝恍然了。魏珍小声请教:“钟姑娘,你知道大姑娘说的是什么吗?”
“是一个国名。”钟攸凝回道。
她才明白为何郑芷湄不要求写诗,在场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过这种西域小国。比如魏珍。
名字都没听过,自然写不了诗。
写诗要了解背景:
这月弦国是西域门户,连接国都和匈奴,可以说它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他们大靖对月弦一向十分礼遇。
换做是一个西域小国,处在两方大势力中间,为自保反复横跳也没什么,都是为了国家子民嘛,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谁强盛就多偏向谁一点,不过是被人说上句什么“墙头草”。不痛不痒地。
月弦国开始也是这样行事,但后来态度开始暧昧,还曾干过劫掠大靖商人,刺杀使臣之事。
大靖幅员辽阔,事情传回来,群雄激愤。有嘴的骂骂咧咧,有力的报名参军,誓要把这月弦斩于马下;读书人也没闲着,他们笔杆子厉害,写了一首又一首与月弦有关的诗词,全是斩月弦、破月弦相关。
光是钟攸凝她哥就写了八首。
钟攸凝品不出诗词好坏,反正觉着念起来通顺。
看来诗人们写诗不光是志向不顺才能做出好诗,激愤热血下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