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钟攸凝和魏氏姐妹都是懂事的人,同时朝郑家姑娘看过去,没有抢先开口。
她们心里清楚,先展示的肯定份量重的人,作为寄居在郑家的姑娘,她们对自己的身份拎得清,不会主动去招惹郑家的姑娘。
旁边已经有一个郑七在虎视眈眈了,实在没必要去争这个。
宅斗不适合她们。
郑芷湄几人见她们如此安分,不由得暗地点头。
很多人都是没有见识的,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抓住展示,千金们非常讨厌。
都是姑娘家,和和气气的多好。
既然没有不长眼的人,郑芷湄也不故意为难人,给婢子使了个眼色,婢子懂事的按姑娘们的序齿取了作品来,交由她们传阅。
郑家出了刚会走路的六姑娘,其她姑娘都在水榭亭中。二姑娘芷婉、三姑娘芷兰以湖水和荷花作了诗,诗词音律如何不知,不过几位姑娘对她们的一手小楷言词多有赞美。
两位姑娘人如其名,练得一手婉约小字,是郑家姑娘中写字最好的了。
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老天爷给开了一扇窗,另一扇窗就关着,她们也是如此,小楷写得好,写诗就平平无奇了。
几位姑娘要夸,还得找出真实的优点来夸。也不容易。
二姑娘和三姑娘也不在意,她们有自知之明,被夸她们字写得好就很开心了。
二人抿唇轻笑。
几位姑娘接着看四姑娘芷音和五姑娘郑七的作品,四姑娘不擅长写诗,她写了篇诵时节美景的文章,也就一二百字,被几位姑娘评“文章清雅”,意思是还行,中规中矩;轮到郑七了,她交出了一篇精心雕琢过的诗,打磨到什么程度呢?一字一字像是精挑细选。
要说这是她的大作吧,她又不是现场作出来的诗;说不好吧,她们提前又没说清楚,不让人去私下努力。
郑七给她们出了个难题,好在有了这一回,以后姑娘们在制定规则时会更细致,她也算做好人好事了。
郑芷湄几人还是夸了几句,称赞了她的努力。
小姑娘郑七扬起下巴。
郑严几人看向钟攸凝和魏氏姐妹:“钟姑娘、两位魏姑娘,到你们了。”
钟攸凝和魏氏姐妹相视一笑,递上自己的作品。
魏氏姐妹读书少,不会写诗,也没什么特长,只是写了几个字应应景。
也在姑娘们预测中。
魏氏姐妹来府中年余,就算姑娘们不去刻意打听,魏氏姐妹的家世也会有意无意传进她们耳中,姑娘们也没有轻视她们,还鼓励着让她们多读读书,写写字。
魏氏姐妹过关了,连忙口称一定、肯定。
郑芷湄拿起最后一张作品,稍稍发出了惊叹“咦”。
几位姑娘相互传阅,看过后,彼此都有些惊讶,看向钟攸凝:“钟姑娘,你会画画?还是画的我们?”
钟攸凝没有写字作诗文章,而是画了一副水榭贵女作诗图。
她轻轻解释:“我不会写诗,只有画画学过一点。”
钟攸凝很有自知之明,她的画作粗糙,跟文豪们肯定是比不了的,用来献艺解围算是勉强。
郑芷湄这样的贵女们,看过的名家画作不知凡几,当然知道钟攸凝的画技如何,她们惊讶的点在于这画中的神韵神似。
对画作最有发言权的是谢姑娘,她认真说道:“钟姑娘,你的画作神韵有了,再打磨画技,以后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郑芷湄几人诧异的望向她。
这是多高的评价啊。
在场的几位姑娘中,以谢姑娘和严姑娘的家世背景最为雄厚,谢家也是当地望族,谢府的宴会一向以华美著称,都以去谢府宴会为荣,谢姑娘饱读诗书礼仪,她开了口是不会错的。
钟攸凝也很惊讶。
被夸当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钟攸凝也不意外,她笑着应下来:“我知道了。”
其实她也有些好奇,对几位姑娘询问:“我能看看你们的诗吗?”
几位姑娘哪有不答应的。
婢子把作品摆放在面前,轻轻展开。
随后她惊愕的抬起头。
她们跟她目前所见到的也完全不同。看看这诗写得有多豪迈“若使月弦今可斩,先裁墙头乱根苗”、“何日霜锋穿甲胄,小小月弦敢狂妄”、“莫道文心无寸刃,纸间血字映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