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的哥哥 作品

第103章 李世民禅让!

当长安城在万剑悬空的死寂中颤栗时,这则足以颠覆人间常理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的瘟疫,以超越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疯狂扩散。

潼关以东,一支玄甲森然的大军正在疾行。

旌旗如林,刀枪如麦,十五万大军的脚步声汇成一道沉闷的雷鸣,在大地上滚滚向前。

为首两员大将,一人身披亮银甲,面容冷静坚毅,正是秦琼之子,秦怀玉。

另一人虎背熊腰,手持一柄硕大的马槊,眉宇间满是程咬金的影子,正是程处默。

“**,这鬼天气,闷得人喘不过气。”

程处默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扯着嗓子抱怨。

秦怀玉目视前方,并未言语,只是眉头微蹙。

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莫名的躁动,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就在此时,一骑斥候卷着漫天烟尘,疯了冲向中军。

那斥候脸上混杂着狂喜、敬畏与无法理解的癫狂,滚鞍下马时甚至绊了一跤,连滚带爬地冲到二人面前。

“报——!大捷!不!是神迹!神迹啊!”

斥候的声音尖锐得变了调,他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说清楚!”

秦怀玉厉声喝道,强行压下心中的不安。

“长安!长安城!”

斥候大口喘着气,眼睛瞪得像铜铃,“太子爷……太子爷他……他召来了万剑!漫天都是剑!把整个皇宫都给罩住了!”

程处默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吼道:“你**说什么胡话?喝多了马尿?”

“将军!千真万确!”

斥候激动得满脸通红,“消息都传疯了!说是太子爷一怒,号令天下之兵刃,什么菜刀、柴刀、破铜烂铁,全都飞到了天上,在长安城顶上悬着!剑尖全都对着太极宫!袁天罡和李淳风当场就吓尿了,说天命已改!”

空气瞬间凝固。

程处默松开了手,呆立当场,那双牛眼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秦怀玉的心脏则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太子李承乾那张总是平静淡然的脸。

原来,那平静之下,隐藏的是足以号令万剑的滔天伟力!

这已经超出了权谋,超出了兵法,这简直就是……

神!

短暂的死寂后,是山呼海啸狂热!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紧接着,整个大军都沸腾了。

士兵们高举着手中的兵器,用尽全身力气嘶吼着,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狂热的崇拜。

他们的太子,不是凡人!

是神!

为神而战,何惧之有!

程处默愣了半晌,猛地一拍大腿,发出一声震天的大笑:“俺的娘咧!太子爷牛啊!这是真龙天子,不,这是天帝下凡!还打个屁的仗啊,直接开进去得了!”

秦怀玉紧握着缰绳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他勒马转身,面对着狂热的士兵,拔出腰间佩剑,剑指长安方向。

“传我将令!”

他的声音盖过了所有的喧嚣,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太子神威,天命所归!我等身为太子亲军,更要扬我军威!”

“全军,急行军!”

“目标,长安!”

储君的令牌与天降的神迹,化作了两道无可抗拒的飓风。

大军所过之处,再无任何抵抗。

当先锋兵临弘农城下,城上的守军甚至没有做出任何戒备的姿态。

片刻之后,城门大开。

弘农太守带着一众官吏,脱去官帽,摘下官印,匍匐在城门之外,抖如筛糠。

“罪臣……罪臣恭迎王师!恭迎太子殿下天兵!”

那太守连头都不敢抬,声音里充满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恐惧。

万剑悬于长安之上,此事已非军情,而是神话。

与神话抗衡,那是凡人该做的事吗?

秦怀玉与程处默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

他们预想过势如破竹,却没想过会是如此的摧枯拉朽。

“收编降兵,整顿城防,留下一个校尉驻守。”

秦怀玉冷静地下达命令,“大军不做停留,继续前进!”

相似的场景,在接下来的一路,不断上演。

潼关守将献关而降。

华阴县令开城跪迎。

渭南……

蓝田……

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一个个重要的关隘,几乎是望风而降。

当地的守军、郡兵、乡勇,在听到那则来自长安的神迹之后,再无半点战心。

他们扔下武器,或是跪地请降,或是直接加入了这支势不可挡的洪流。

十五万大军,如同一颗滚下山巅的雪球。

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当这支大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足八百里的地方时,曾经的十五万玄甲军,已经被淹没在了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之中。

兵马之数,已然破了百万!

夜幕降临,连绵不绝的营盘从山脚一直铺到远方的地平线,数不清的篝火燃起,如同将整片银河拽到了人间。

火光映照着无数张兴奋而狂热的脸,映照着如林的刀枪。

肃杀之气与冲天的战意交织在一起,直冲云霄,仿佛要将天上的星辰都染上一层血色。

秦怀玉站在一处**上,俯瞰着这片由他亲手缔造的战争海洋。

百万雄兵!

兵峰赫赫,直指长安!

他知道,当这百万大军出现在长安城下的那一刻,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什么世家门阀,什么朝堂争斗,在这股足以碾碎一切的力量面前,都将化为齑粉。

长安城,玄武门。

城楼之上,风声猎猎,吹得李世民的龙袍翻飞作响,那明黄的布料即将被狂风撕裂的蝴蝶。

他负手而立,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但那双曾睥睨天下、洞悉万物的眼眸里,此刻却盛满了难以掩饰的疲惫与阴郁。

他的目光越过高耸的垛口,落在下方那个静立的身影上。

他的儿子,大唐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同样身着太子冠服,面容平静,眼神古井无波。

他就那样站在那里,任由父亲如鹰隼目光审视,既不卑微,也无挑衅,仿佛一尊完美的玉雕,无懈可击。

“承乾,你可知,朕站在这里,想的是什么?”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沙哑,两块生锈的铁在摩擦。

这道城门,浸透了他兄弟的血,也奠定了他的皇权。

他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却发现自己养出了一头连他都感到心悸的猛虎。

李承乾微微躬身,姿态无可挑剔:“儿臣不知。儿臣只知,父皇当年于此地拨乱反正,方有今日之大唐盛世。”

“好一个拨乱反正!”

李世民忽然冷笑一声,笑声里带着刺骨的寒意,“你最近做得很好,很好啊!蜀山为你所用,世家被你血洗,现在连朕的朝堂,都快成了你的太子府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雷霆之怒。

然而,李承乾依旧平静如水,甚至连眉毛都未曾动一下:“父皇息怒。儿臣所为,皆为巩固大唐江山,为父皇分忧。那些蠹虫硕鼠,盘踞日久,儿臣只是代父皇扫清障碍罢了。”

“代朕?”

李世民气极反笑,他指着李承乾,手指微微颤抖,“你的羽翼,已经这么硬了吗?你是不是觉得,朕这把老骨头,该给你挪地方了!”

父子二人,在这座象征着皇权更迭的玄武门前,陷入了死的寂静。

空气凝固,压得周围的禁军和内侍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更是眼观鼻,鼻观心,额头上早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们能感觉到,皇帝与太子之间那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尤其是以陇西李氏为首的几位世家官员,脸色苍白如纸,双腿打颤。

太子清洗益州世家的手段还历历在目,如今这矛头,似乎已经对准了他们。

就在这剑拔**张的时刻,一阵急促到疯狂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一道惊雷,猛地劈开了这压抑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