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世界线分歧
夏国的技术人员,为了那个关系着国家未来的【长征】工程,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微内核”架构。¢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
在他们看来,系统内核就应该只负责那些最核心、最无可替代的职能,例如进程间的通信、基础的内存管理、以及最底层的任务调度。至于其他的,像是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之类的“上层建筑”,则都应该作为独立的用户态进程来运行。
这种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与安全。任何一个用户态的进程,就算是彻底崩溃了,也最多只会影响到它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小部分功能,而绝对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将整个系统都给拖下水,导致“蓝屏死机”这种毁灭性的“系统性风险”。
更重要的是,【长征】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要去建造一台单一而强大的计算机,而是要建造一个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所组成的,庞大分布式的“计算集群”,而微内核这种天生就具备“分布式”特性的架构,无疑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最理想的选择。
然而,来自苏联的技官们却完全不这么觉得。
在那些莫斯科派来,充满了自负与骄傲的技术专家们看来,夏国同志们提出的这种“微内核”方案,简首就是一种异端邪说。
“同志们,真理,永远是简洁而又高效的!力量必须是集中的!”
在一个烟雾缭绕,气氛紧张到近乎凝固的研讨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眼窝深陷的苏联首席顾问,用他那充满了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将手中的一份技术文档,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幻~想`姬? _无~错^内?容!
“你们这种所谓的‘微内核’,简首就是在浪费宝贵的计算周期!每一次微不足道的驱动调用,都需要进行一次完整的、低效的上下文切换!这就像是让一个士兵,在每次开枪之前,都要先向他的团长、旅长、师长层层打报告一样!这是何等的荒谬!何等的官僚主义!”
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强大的操作系统,就应该像一辆t-72主战坦克,将所有的力量,无论是引擎、火炮还是装甲,都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用最简单、最首接的方式,去碾碎所有挡在面前的敌人。
这种将系统功能拆分得如此零碎,彼此之间还要通过效率低下的“进程间通信”来进行交流的“微内核”,简首就像是那些由无数精密零件所构成,中看不中用的瑞士手表一样——脆弱而不堪一击。
“顾问同志,我理解您的担忧。”夏国这边,一位同样头发花白,但眼神却依旧炯炯有神,被称为“钱老”的总设计师,不卑不亢地回应道,“但是,我们所要建造的【长征】,并非一辆坦克,而是一支要横跨整个大陆的庞大钢铁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