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世界线分歧(第3页)
于是,他们也同样推出了一个充满了“苏式美学”的“红场软件”计划,将他们自己研发的那个基于宏内核架构的“伏尔加”(volga)操作系统,也给同样进行了开源。
这场发生在代码层面的“世界革命”,正式进入了“两强争霸”的全新阶段。
而另一边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灯塔,隔着太平洋观望的美国自然也不可能坐视不管。
华盛顿的政客与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看着那两股席卷全球的“红色代码风暴”,再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与焦虑,可让他们也同样由政府出面,去搞一个类似于“自由软件基金会”之类的东西,又实在是和他们那套“自由市场经济”的核心精神不太符合,甚至还会被国内的反对党给打上一个“走了社会主义邪路”、“康米同路人”的致命标签。
于是,他们便采取了一种更符合其“国情”的、充满了“美式自由”风格的策略——在暗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ngo),去大力地资助那些来自于民间的、拥有着同样“开源”精神的天才开发者与离经叛道的黑客们。
美国政府并不首接下场,而是选择“武装民兵”,CiA的特工们不再只是去策反敌国的官员,他们也开始出现在了加州那些充满了阳光与嬉皮士精神的大学校园里,去物色那些在车库里捣鼓着新奇玩意儿,梦想着用代码改变世界的年轻天才。
CiA不会首接给钱,而是会通过各种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渠道,例如某个名不见经传的“未来科技发展基金会”,或者某个大学实验室里新设立的“创新研究项目”,去为这些年轻天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最先进的设备,最充裕的资金,以及,最重要的,绝对的“创作自由”。
他们要用这种方式去扶植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来自于民间的,充满了“自由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开源社区,去和那两个由国家力量主导的“红色巨人”,进行一场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的代理人战争。